1966年,他留校在河内大学,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激烈时期,但回想起自己事业起步的岁月,他从不提及艰苦卓绝的往事,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那时他有机会结识并向被他称为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参天大树”的老师们学习,如:丁嘉庆老师、朱春田老师、武光仁老师,武玉潘研究员、高辉定研究员、裴文原研究员等。在历届老师和研究员的敬佩之情下,他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也为当时在越南还很年轻的民间文学科学奠定了基础。在老师和同事的陪同下,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包括低地、高地、西北地区、中部高地等地,撰写了关于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宝贵著作和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北方民族民歌的分类》(文学杂志,1975年第6期); “现实生活与信仰要素初探——仪式在“彼时”的形成(文学杂志,第4/1976期) “谚语、民歌、河西民歌(合著)(河西文化信息部 1975 年出版,1993 年重印) “河岸区(合著)(河内文学艺术协会出版社,1979年)。
教授、博士、功勋教师 Le Chi Que
他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越南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民俗学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性地构建了统一多民族越南民俗学的共同体裁框架。如果说此前许多研究者倾向于将越南民间传说与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区分开来,认为越南民间传说有其自身的分类框架,那么与少数民族的分类框架不同,《黎志奎传》则跳出了“中心主义”的倾向,将所有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作品和民间传说遗产纳入一个共同的分类框架之中。他对少数民族在塑造统一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学艺术方面所作贡献的认可,最清楚地体现在他主编的教科书中:“越南民间文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 年)。在这本教材中,他建立了越南民间文学体裁体系,既遵循历史过程,又具有类型学特征(采用历史类型学方法),体裁按照历史过程排列,如:神话、史诗、传说、童话等。
如果他的老师,尤其是丁嘉庆先生,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学校接受教育,深受法国学术的影响,那么黎志奎则属于明显受到俄罗斯学术影响的一代人。然而,对他来说,俄罗斯只是通向世界的一道门户。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学习民俗学期间,他除了注重总结俄罗斯学者的民俗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外,还积极研究当时世界上流行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是芬兰和美国民俗学研究者的类型学理论,并努力探索将其应用于越南民俗学研究的途径。后来,他回国后,写了一系列关于民间文学的类型学时代杂志民俗学(1985-1990)他将这种方法的应用问题发展成越南民间文学教科书的章节,他编辑并撰写了大部分章节,希望分享他在国外学到的知识。 1994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芬兰民间文学流派——理论原则与适用性(文学杂志,第 5/1994 期)介绍芬兰民俗学家的类型学理论并展望其在越南的适用性。他也是第一个把芬兰学派的类型学理论运用到越南童话、传说研究中的人,同时根据类型学理论和越南的实践,将传说确立为越南民间文学的一个独立体裁。
Le Chi Que 研究的是越南民间传说,这在越南听起来是一个很专业、很古老的研究课题,但他从未停止学习,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与外界学术界交流。他很早就(1995年)成为国际民俗叙事研究协会的会员,这使他能够不断更新世界民俗研究的新动态。 2001年他参加了澳大利亚民俗协会在墨尔本主办的国际民俗大会,有机会与著名的民俗学家见面交流。 2004年,他根据韩国外交部学者交流计划前往韩国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并发表了题为“韩国和越南的建国神话”在2004年8月首尔举行的越南研究会议上,他发表了“越南研究”的感想。向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也正是这种学习和提升,帮助他提升了研究能力,为民族民俗学事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使越南民俗学逐渐登上了国际民俗学版图。或许正是这种开放和国际融合的趋势,造就了众多外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向他“拜师学艺”的缘分。正是他指导了众多来自韩国、中国等国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
在河内理工大学(现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VNU))任教和工作期间,Le Chi Que 教授的所有工作时间都在民俗学系(文学学院)度过。他始终致力于确立民俗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促成民俗学系在文学院分离为一个独立系(1985年),随后为民俗学博士项目的培养框架的建立和调整做出了贡献,并于1987年开办了民俗学博士项目,并成功建立了民俗学硕士项目(2008年)。
如今,已步入“老年”的黎志奎教授依然不允许自己休息。教授依然时刻关注着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命运和动向。最近,他和他的一位前学生(副教授 Ngo Thi Thanh Quy 博士)在该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文艺批评理论2014年第4期,命名传统民间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节日 现代越南。 GS。 Le Chi Que 分享说,他仍然希望越南民俗学研究行业能够像三脚架一样发展并站稳脚跟:理论民俗学、世界民俗学和越南民俗学。 GS。认为,要为国家的学术基础做出贡献,一名模范民俗学研究者必须是精通民俗学理论问题、了解世界民俗学、熟悉越南民俗学的人。按照教授所定的标准,教授本人是一个真正的民俗学家吗?
教授、博士、优秀教育家 LE CHI QUE
+ 工作单位: 文学系(1966年 - 1996年) 旅游学院(1996年 - 2000年) 文学学院(2000年至今) + 管理职位: 文学学院副院长(1985-1989年)。 旅游学院院长(1996-2000 年)。 文学学院民俗学系主任(2006年至今)。
民俗学:调查与研究,出版商。越南国家大学,河内,2001 年。 越南民间文学(主编),出版社。越南国家大学,河内,2004 年。 丁嘉庆教授,先锋教师和科学家(手稿组织者、编辑、合著者),Thanh Nien 出版社,2014 年。 |
作者:吕氏清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