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被安排在他的指导下做研究。我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语言学副教授(后来,他46岁就成为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指导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那时,除了句法之外,我对语言学的其他分支还有很多抱负,所以有些迷茫。见到他时,他说:“我相信杨能做到!”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但我自然而然地感到安心和自信。后来我才知道,他很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他看来,没有学生做不到,区别只在于付出多少努力。他对学生的信任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而对我来说,这成为了我之后一切工作的起点。
我至今仍记得他在韩国的日子,每天早上我都会收到他的邮件。他会告诉我他读了什么,写了什么,吸收了什么……信的结尾,他总是会问我相应的回应:“你做了什么?” 不用说,每次收到他的信我都忐忑不安,因为我看到他学识渊博,却依然每天都在积累知识,就像往罐子里捡石子一样。他的罐子越装越大,而我的罐子里却只有几颗他特意放给我的石头。直到有一天,他实在受不了我的懒散,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里面讲了一个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忘记的故事。他说,孔子曾说过,学者若一日不读书,照镜子就会觉得脸脏兮兮的。他只说了这么一句。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个清醒的头脑,不得不去洗把脸,两周后,我给他发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阮文协教授、博士
我生性活泼好动,也曾为此感到自豪(我常常把这归咎于“年轻”,因为同龄人都一样)。有一次旅行回来后,我遇到了老师。他问了我很多关于旅行的问题,最后总结道:“其实,没有什么比完成一项与科学相关的任务更有趣的了。” 仔细想想,我发现他说得没错。玩得开心,回来时可能有点微醺,但完成一篇文章、一个项目后,那种喜悦却久久萦绕心头。我的老师经验丰富,所以他的话让我这个固执的人(在争论了一会儿之后)也低下了头,承认了他的观点。
我常跟他说,他就像一本活字典。无论我问什么,他都能指出我提到的任何一本书、任何一页或任何一节。他有一个电子书库,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但依我看,他只需要在脑子里装个搜索框,就能满足那些需要查找资料而又不想访问其他电子书库的人的需求了。

阮文协教授于 2010 年被授予教授称号,是语言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
他走上了一条艰辛的科学之路。我常称他为“最优秀的老师”,因为我从未见过他屈居第二。学生时代,他初中时就获得了全国文学比赛一等奖,高中时又蝉联全国文学比赛一等奖(我想,如果大学也有全国比赛,他肯定还是会拿“我们回归老路”那一个!)。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在首都高校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后来,当我得知他获得俄罗斯奖项时,我非常惊讶,因为他的英语和法语都很好,尤其是英语,所以我以为他大学主修的是英语。结果发现,英语只是他的“左撇子”外语而已。读他这样一位自学成才的英语母语者的译作,没有人会挑剔,因为他的译文如此精妙,任何其他译者都会立刻失去这种精妙之处。我的朋友——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英语像母语一样流利的人——在读这本书的译本时,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语言语义学导论J.Lyons 的作品由他翻译,并于 2006 年由教育出版社出版成书,随后几年又重印了两次。

阮文协教授,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家
他博学深邃,但如果有人问起他,我喜欢讲一些其他的故事。那次,我跟着他去拜访了清水老师(日本人,大阪大学教授)。清水老师收到我老师赠送的双节棍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感到非常惊讶。在“专业人士”看来,双节棍是武术练习者无比珍贵的宝物。这根双节棍陪伴老师多年,他一定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才会把它传给别人。从双节棍这件事,我了解到他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曾经是一位著名的空手道教练,教过好几代学生。我还记得他从西贡到河内,和一群好友抱着吉他弹唱郑公山的歌曲,深情款款,令人动容。想起他身穿短裤和运动衫,在赛季期间和学生们一起追逐足球的画面……这些简单的瞬间在大学教授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但幸运的是,在我跟随他“学习教学”的那些年里,我经常能亲眼目睹。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充满爱、和谐亲切的生活方式,他拥有许多愿意全心全意支持他的朋友,而学生们每次提起他,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感动。

阮文协教授和韩国外国语大学足球队
2008年,我带学生去顺化实习,顺便拜访了这位老师。期间,我跟随他来到位于顺化市光田县光富乡宝拉村的家——距离顺化市约15公里。从村口到他家的路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他的房子还没重建,是一栋非常老旧的四层楼房,到处都留有洪水的痕迹。老师带我参观了房子里的每个地方,这里水深及膝,那里水深及腰,最高的地方是全家人的避洪棚,他们就坐在那里等待洪水退去。听着这些,我由衷地钦佩老师克服困难的意志。他出身贫寒,却决心通过教育摆脱苦难,最终,他征服了无数高峰。从一名家境贫寒的学生,到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生,再到46岁就成为业内最年轻的教授,受上级信任担任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语言学系副院长,之后调任语言学研究所并被任命为所长。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见证了这位顺化杰出之子的奋斗历程。

阮文协教授和著名科学家——马克·哈利迪教授
我一直没机会回到老师的家乡宝拉村,但在他的脸书上,我很高兴地看到一张他和父母朋友在一栋宽敞房子前的合影。这栋房子显然是2010年重建的,部分资金来自他多年来在科研和教学上“辛勤工作”攒下的积蓄。他曾向朋友们透露,这是他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有了这栋房子,每逢雨季,他都不必再为照顾乡下的父母而忧心忡忡了。
他在国内外出版了数十部书籍和研究著作。在学校工作的20年间,他出版了9部书籍和专著,其中包括《越南语法他于2011年荣获国立大学年度杰出科研奖,出版了两部译著,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近50篇论文。他的学术声誉不仅在国内学者中广为人知,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备受众多科学家的敬仰。对他而言,教学和科研都是他充满热情的工作。他常说,热情带来成功。对于这样一位对科学充满无限热情的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有很多机会去撰写关于他的文章……
|
阮文协教授、医生
+ 工作单位: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语言学系 + 管理职位: 语言学系副主任(2010 年 11 月 - 2012 年 1 月)。 越南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2012年至今)。
越南语法越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句法分析的语义基础教育出版社,2008年。 越南语句子组成部分。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8年,教育出版社再版,2004年、2014年,与阮明雪(主编)合著。 越南语中情态的表达。越南研究手册,巴黎第七大学丹尼斯·狄德罗。 越南语语法描述方法史.大阪大学世界语言研究所期刊.2009年第1期。
+ 凭借该书荣获2011年河内国家大学杰出科研成果奖越南语法教育出版社,2009年。 + 因在2014年科研方面取得杰出成就,荣获越南社会科学院院长颁发的荣誉证书,项目名称为“越南语纯正性发展与保护中的一些新问题。 |
作者:杜洪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