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副教授、博士、优秀学生杨文盛及其对哲学系的贡献

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二,22:45
在与众多哲学系学生的交流中,他曾多次说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依然会选择教哲学。”哲学,这门看似艰涩、枯燥、抽象的学科,一旦踏入其中,便难以自拔。作为杨文盛副教授、博士、功勋艺术家的追随者,我深信不疑,并感同身受。国家授予他的“优秀教师”称号,是对他卓越贡献、杰出成就和高尚人格的最好褒奖。
PGS.TS. NGƯT Dương Văn Thịnh và những đóng góp cho Khoa Triết học
副教授、博士、优秀学生杨文盛及其对哲学系的贡献

杨文盛,出生于河内市东英郡莲河乡,是一位副教授、博士、优秀学生。他于1976年毕业于河内理工大学数学系。由于当时需要培养一门新兴学科——哲学,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被派往阮爱国党校学习,以便日后从事哲学教学和培训工作。杨文盛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被派往阮爱国高级党校第五分校学习,并于1979年获得毕业证书。

完成学业后,他于1979年至今在普通科学大学(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哲学系任教。当时,哲学系成立仅三年。他是该系的首批骨干教师之一,参与指导了哲学系优秀学生的教学工作。

副教授、博士、功勋教师杨文盛

杨文盛副教授博士始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他自己也说不清何时开始热爱哲学。当时,这门新兴而抽象的学科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为了哲学系的生存和留住学生,他和该系的第一批教师,如阮志孝副教授博士、阮友伟教授、裴清桂教授等,竭尽全力地鼓励和激励学生,将对哲学的热爱之火传递给他们。1985年,他被派往苏联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在苏联成功完成哲学博士论文答辩。

回到祖国,重返哲学系,他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教学以及将海外求学所得传授给学生的事业中。他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系统吸收现代教育体系的科学知识,在回国为国效力时,始终牢记自己对国家、对事业、对学生、对国家哲学的责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聆听过他的教诲,从他那里获得了纯粹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即便“时代变迁”,人们依然能从他身上看到对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人为本、以人民福祉为导向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陷入危机并最终崩溃,哲学,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是少数几位始终坚守岗位,带领哲学这门学科在时代变迁中屹立不倒的人之一。他始终鼓励同仁们发挥创造力,革新教学方法,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理论问题,体会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始终是他毕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教学的动力和目标。

在杨文盛副教授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同时,哲学系如今的成长和成熟也离不开他的贡献。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始终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紧随实践,指导实践。在国家创新的事业中,我们党以战略眼光,清晰地认识到理论思维在社会生活、人类认知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哲学系也在众多教师、教授和副教授的开拓创新下不断前进。许多新系相继成立,后来又从哲学系分离出来,发展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社会管理等独立学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杨文盛副教授以其具体而有意义的工作,为学院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副教授 Duong Van Thinh 博士曾任哲学系副主任(1998-2008 年)。

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都铭记着杨文盛副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始终尽职尽责、全心投入。他的讲课总是充满教育意义,知识渊博,逻辑严密。在苏联的求学经历帮助他形成了哲学思维,并从现代教育体系中汲取了丰富而系统的知识。在他的课堂上,他不仅向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传授知识,更传递了信仰、科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性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念和理想。他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情,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杨文盛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管理工作,曾担任哲学系副主任。目前,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系主任,该系是哲学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仍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古典学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自然科学哲学、当今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其解释不仅需要哲学思维,还需要真正科学的、革命性的和创造性的方法论。

他满怀热情地将此视为自己的“事业”,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哲学讲座和教材。他积极撰写教材和讲义,服务于教学工作,其中包括多部被全国教育体系中大学和研究生哲学专业广泛采用的重要教材。此外,他还发表了大量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系统地发表在知名专业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

杨文盛副教授在哲学领域和学术界都享有盛誉。他始终关心并培养系里和学院的年轻一代,团结大家共同进步。他言行举止也十分谨慎。他坦言:毕竟,哲学仍然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与政治的交汇和密切联系显而易见。哲学教师不仅是讲解科学的老师,更有责任引导学生保持信念、乐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以身作则,以信仰和人格魅力履行了这一职责。

在与众多哲学系学生的交流中,他曾多次说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依然会选择教哲学。”哲学,这门看似艰涩、枯燥、抽象的学科,一旦踏入其中,便难以自拔。作为杨文盛副教授、博士、功勋艺术家的追随者,我深信不疑,并感同身受。国家授予他的“优秀教师”称号,是对他卓越贡献、杰出成就和高尚人格的最好褒奖。

副教授、博士、优秀教师 杨文廷

  • 出生年份:1950年。
  • 家乡:河内市东英区。
  • 1976年毕业于河内科技大学,获得数学学位。
  • 1979年毕业于阮爱国高级党校。
  • 1990年获得格鲁吉亚国立大学(俄罗斯联邦)哲学博士学位。
  • 2007年被授予副教授职称。
  • 2010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在学校工作时间:1979 年至今。

+ 工作单元:

哲学系。

+ 管理职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系主任(1994-1998 年;2008 年至今)。

哲学系副主任(1998-2008)。

  • 主要研究方向:辩证法史;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经典;自然科学哲学;社会正义与进步;当代社会问题。
  • 典型科学著作: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讲座大纲第一部分(合著,主编),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7 年。

哲学史教科书 (合著),教育出版社,河内,2000年。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科书(合著),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2年。

马克思主义与越南的创新原因(合著),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3年。

作者:副教授邓氏兰博士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