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国立大学
科学大学社会与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阮秋芳
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东亚盟友政策——以韩国为例
专业:国际关系
代码: 62 31 02 06
国际研究博士论文摘要
河内 - 2020
作品完成地点:河内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科学导师:Prof. Dr. Tran Thi Vinh
反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文将在国家大学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答辩,会议地点为:河内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年 月 日 20:00...
论文可以在以下网址找到:
- 越南国家图书馆
- 信息中心 - 图书馆,河内越南国立大学
作者科研著作清单
与论文相关
1…. (2017),“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中的亚太地区”,电子共产主义杂志,2017年8月8日
2…. (2019),“从安全军事角度解读奥巴马总统领导下的美国亚太战略”,“2025年前亚太结构性展望及越南的应对”国际科学会议论文集,国家级项目编号KX.01.12/16-20,河内,第161-173页。 196
3…. (2019),《重新审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亚太战略》,《今日美国》杂志,第05期(254),页13-24
4…. (2019),《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同盟政策及当前调整》,共产主义杂志(921),页101-106
5 副教授、博士。段明焕、博士生阮秋芳(2019),“2009年至今越南与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方针,2030年愿景”,国家项目“越南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回应:应对变化的局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河内,第 177 页。 12-27
6…. (2019),《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及对越南的一些参考建议》,共产主义杂志(928),页106-111
7…. (2020),“东亚前沿部署:美国印太战略的驱动力”,共产主义杂志(第941号)
介绍
1. 选题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大全球同盟体系的国家。在横跨五大洲的盟友网络中,东亚是重要一环。这一点在奥巴马总统任内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政策时得到了清晰体现。因此,在美国对华政策的两个任期内
在美国的东亚盟友中,美韩同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变化对该地区的和平、安全与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在东亚地区不稳定因素较多、面临中国强势“崛起”、朝鲜核威胁等严峻安全挑战的背景下,韩国被视为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支点”。不仅如此,作为地区最强大、最持久的军事联盟之一的美韩同盟,正在日益扩大成为全球战略联盟。美韩同盟不仅对美韩两个实体产生影响,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安全环境也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美国对盟友韩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紧迫性了解当代国际关系。
2.研究目标与任务
2.1 研究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阐明奥巴马总统任期内(2009-2016年)美国对东亚盟友政策的方针和实施情况,特别是对韩国的同盟政策。由此,本文对研究成果及局限性进行评价,以阐明这一时期美国对东亚盟友政策的特点。
2.2 研究任务:(1)厘清盟友的理论框架和美国的盟友观; 2008年以前美国对东亚盟友关系及政策形成的基础; (2)奥巴马总统两届任期内对东亚盟友政策的实践; (3)明确2009年至2016年期间奥巴马总统政府对盟友韩国政策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4)评价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美国东亚盟友政策的特点。以此来比较研究特朗普政府对东亚盟友特别是韩国政策的继承与调整。
三、研究对象与范围
3.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美国对其东方地区盟友的政策。
3.2 研究范围
- 期限:2009年至2016年,分2009年至2012年、2012年至2016年两个阶段(对应奥巴马总统的两届任期)。
- 篇幅限制:重点对韩国以及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一些盟友(包括日本、菲律宾、泰国)进行具体研究。
- 内容限制:重点研究美国在安全领域的政策——特别是针对韩国的军事和政治政策以及总体上针对东亚盟国的政策。
4.研究方法
方法:本研究课题基于以下方法实施:(一)国际关系理论方法; (二) 历史方法; (三)系统结构方法。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一)国际关系政策分析方法; (二)案例研究方法; (三)分析-综合方法,逻辑-历史方法; (四)文献分析方法; (五)补充方法,例如:建模-概括、比较-对比。
5. 论文贡献
- 科学地,一篇研究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东亚传统盟友的政策(重点关注韩国案例)的论文。对美国对韩同盟政策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厘清美国在东亚同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本论文可供国际关系及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参考。
-实践预测美国东亚盟友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对于外交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国际关系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越南来说,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明确在越南融入国际的背景下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走向;掌握韩国等地区国家和美国等世界大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特别是认清这些国家的同盟与合作目标,顺应地区合作与竞争的趋势,规划相应的外交政策,有效提升与国家、民族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
6.论文结构
除引言、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外,本论文共分为5章:
第一章:研究情况概述
第二章:美国同盟政策实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三章:奥巴马政府东亚盟友政策的内容及实施过程
第四章:案例研究:美国对盟友韩国的政策
第五章: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东亚盟友政策评析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1 理论问题相关著作:盟友概念及美国盟友观
1.2 2009-2016年期间美国对盟友政策相关著作
美国的整体同盟政策以及与亚洲一些盟国的具体同盟政策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讨论。但目前对美韩同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亚传统同盟关系的评价和重申,对奥巴马两届总统任期内的美韩同盟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
1.3 2009-2016年期间与美国对韩同盟政策直接相关的作品
回顾2009年至2016年的研究可以看出,对美韩同盟政策的分析往往侧重于某一个领域或某几个政策,缺乏全面、整体性的评估研究。同时,由于时间所限,研究也未能对奥巴马两届总统任期内的美韩同盟政策进行全面的审视,未能理清美国在东亚地区安全和政治利益的性质、动向以及这一关系对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1.4 对已解决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的评论
全面的,一个是研究著作分析和澄清了与盟友概念以及美国盟友观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明确了2009-2016年之前美国对东亚盟友政策的制定基础。二是分析了2009-2016年之前美国东亚地区盟友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的基本特征。三是文章分阶段、分方面地分析了奥巴马总统任期前及任期内美国对韩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
重点研究的问题:(1)有助于补充美国盟友政策的理论框架,补充对美国盟友政策的深入、系统研究; (2)阐明奥巴马两届总统任期内美国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对东亚盟友(日本、菲律宾、泰国)的政策及具体实施步骤; (3)深入研究2009年至2016年期间美国对其盟友韩国的政策。
第二章 美国实施同盟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盟友的概念
“盟友”是国家之间正式承诺相互协调或支持,以处理安全问题并应对共同威胁。同盟的最大目标是集中资源、协调行动,提升同盟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同盟相对于未参加同盟国家的实力。不论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盟形式,都以政治军事同盟为核心内涵。
2.1.2 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联盟概念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主体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首先是确保国家的最大安全。因此,为了应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集团权力过分膨胀,确保国家安全,同盟就被理解为一个国家与一个或多个国家缔结的条约,其目的是通过夺取另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或者阻止另一个国家的力量为对手增强,从而扩大国家力量。此外,联盟是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方式。
自由主义基于对国家间合作可能性的强调,在军事同盟中引入联盟的概念,理解为参与集体安全;因此,当一个国家威胁或入侵一个盟国时,联盟中的其他国家必须采取集体行动来击退这种威胁。
2.1.3 美国对盟友的看法
对美国而言,同盟是美国与一个或多个国家签署安全条约,承诺协调防御或相互军事援助,以应对安全问题,应对共同威胁,特别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综上所述,美国建立同盟关系时确定的基本目标是:(1)当威胁超出领土安全范围时,盟友是保障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础。 (2)盟友是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支撑。 (3)盟友服务于美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发挥主导作用。 (4)美国签署了同盟条约来控制那些同盟国。
2.2 实践基础
2.2.1 美国与东亚传统盟友建立关系的进程
从共产主义蔓延至亚太地区的风险、美国在欧洲的亲密盟友的弱化、美国“遏制”战略需要支持等影响其在东亚寻求盟友必要性的因素来看,冷战期间,美国与许多东亚国家建立了同盟关系,如日本(1951年)、韩国(1953年)、菲律宾(1951年)、泰国(1950年)。
2.2.2 美国对东亚盟友的政策(1945-2008)
冷战时期的东亚盟友政策(1945年-1991年)
事实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确定的。这一时期美国与盟友的安全合作机制按照“轴辐”模式建立,以美国为“轴”,盟友为“辐”,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并受美国政策约束。但由于各国国家特性和意愿不同,各个合作机制都体现出不同的协调形式、运作方式和维护同盟的方式。美日同盟主要是一种军事同盟,目的是方便美国在日本驻军,同时在最高层面上对日本进行遏制,以应对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担忧;美韩同盟对朝立场一致,美国影响力不断提升,有望彻底改变朝鲜政治、军事、经济格局;泰国和菲律宾被美国视为阻止东南亚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和共产主义的前哨。
冷战后东亚盟友政策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整体实力相对下降。因此,在比尔·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1993-2000年),美国致力于恢复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虽然仍将欧洲视为重要战略区域,但对包括东亚在内的亚太地区更加感兴趣,因为该地区存在许多影响美国安全利益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因此,为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克林顿政府推行的重要方案之一,就是在“共享与共同责任”原则下,加强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的传统同盟关系。
小布什政府的东亚盟友政策(2001-2008)
这一时期美国对东亚盟友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政策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此时,美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推行单极政策,加大全面干预力度。为此,美国成立了以美国为主导、并得到亲密盟友支持的国际反恐联盟。 2001年9月11日事件后,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传统联盟得到加强,双方认识到一个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这是美国东亚安全军事联盟的新粘合剂。
第三章 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东亚盟友政策的内容与实施过程
3.1 影响奥巴马政府东亚盟友政策的因素
3.1.1 东亚区域背景
这一时期的东亚地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二是,中国的强势崛起;三是一是俄罗斯重视加强同亚洲的关系,以巩固东部安全,抵消西部的战略劣势,拓展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恢复大国地位;四是地区安全形势潜在安全不稳定因素较多,存在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今年是,区域主义的兴起;六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该地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
3.1.2 美国情况
2009年上台的奥巴马总统继承了上届政府非常复杂的政治遗产。美国国内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其严重程度甚至堪比1929年至1933年的“大洪灾”。在美国境外,由于布什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和强制性外交政策,如:解决伊朗核问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问题、承认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美式民主和人权“输出”等,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威望、地位和形象在国际政治中受到严重损害。
3.2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
3.2.1 奥巴马总统外交政策概述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迅速调整战略,实行灵活的外交政策,适应新的地缘战略环境,更加注重多边主义和克制。此时外交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共享国内外繁荣、恢复美国的形象和威望。
3.2.2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政策
美国对东亚政策也有调整:关于战略目标应对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重大威胁;有效确保美国对东亚盟友的安全承诺。关于经济目标,应对美国经济复苏;确保亚太地区(包括东亚)的经济仍然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关于安全目标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对美国自身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朝鲜核问题、日益加剧的海洋岛屿争端、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对美国构成许多新的挑战。据此确定了美国东亚地区战略的主要内容:继续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在美国盟国的军事基地驻扎并展示第一军事力量的作用;通过联盟条约为美国舰队建立航行自由;通过战略对话与盟友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加强与中国现有的军事和外交对话机制,避免发生不幸事件。
3.3 美国对东亚盟友的政策
3.3.1 对东亚盟友的政策内容和目标
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确保国家利益,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础上,奥巴马政府的东亚盟友政策以军事同盟为目标。具体而言:(1)重塑和升级传统联盟关系,使其朝着利益共享、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2)通过加强和巩固美国与盟国的协议,继续保持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3)实现美国军队及其盟国军队的现代化。据此,对东亚同盟的切实步骤正在不同层次推进,包括重申同盟条约、走向宣言以及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和扩大同盟;重申继续使用这些国家的军事基地和现有军事力量;加大现代化武器装备提供和联合演习力度,提升盟国协调配合作战能力,应对地区安全挑战,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安全热点问题……
第四章:案例研究:美国对韩国盟友的政策
4.1 美国对朝政策的利益基础、目标和内容
4.1.1 美国与韩国的联盟利益
韩国在美国东亚政策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美韩同盟被认为是确保朝鲜半岛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因为该同盟的目标是应对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是美国包围和遏制中国崛起的盾牌,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在该地区存在的合法性;通过韩国作为美国的合作伙伴来加强美国与该地区的经济联系。
4.1.2 韩国在美韩同盟中的利益
近60年来,韩国一直以美国为眼光看待世界。韩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不愿改变自己熟悉的世界,因为与美国的同盟有助于韩国避免在地区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陷入僵局,有助于韩国防范朝鲜的核威胁,有助于韩国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同时,扩大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有助于韩国开拓潜在的美国市场,提升韩国在其他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与美国的紧密联盟也是发展有效的地区外交、支持韩国全球化愿景的基础。
4.1.3 目标和政策内容
奥巴马政府此时强调加强对韩同盟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美国认为朝鲜核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破坏东北亚地区战略稳定的问题;遏制中国的强势崛起,挑战美国的地区领导地位。
围绕上述目标,奥巴马政府对韩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下:继续维持驻韩美军;推动韩国武器和军事装备现代化优先,推动在该国安装萨德(THAAD)导弹防御系统;扩大联合演习的规模和范围;实施将战时作战控制权(OPCON)移交给韩国军方的计划;加强与韩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就地区问题达成共识;加强和升级美韩全球战略同盟。
4.2 2009 - 2016 年政策实施过程
在此期间,美韩通过了《2009年同盟共同愿景》,两国同意密切协调,应对地区挑战。接下来,美国又推进新的战略方向,将美韩同盟提升为“全球战略联盟”。在具体步骤上,美在实行“战略耐心”政策基础上,与韩就朝核问题政策达成共识;增加在韩国的军事存在以威慑朝鲜和中国;进行向韩国军方移交作战控制权的程序; THAAD 系统安装;成功签署韩美自贸协定,开辟经贸合作机遇,进一步加强美韩同盟关系;拥有民主、开放社会、人权等共同价值观。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东亚盟友政策评述(2009-2016)
5.1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东亚盟友政策评述
5.1.1.结果
奥巴马总统两届任期内(2009年至2016年),政府对东亚盟友政策采取了积极的取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即:更新和重构与东亚盟友关系,将同盟范围从地区层面拓展到全球层面;重申对地区安全的承诺,以及根据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保护盟友的承诺;肯定这一时期加强与美国现有盟友的关系对巩固美国在该地区和世界的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
5.1.2 限制
然而,由于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持久性和深度存在不确定性,其局限性仍然存在,而且美国对盟友的政策似乎未能通过表现出缺乏强有力的承诺来让盟友放心。此外,当美国无法制定明确的战略时,其作为盟友信赖的、确保国家安全免受地区安全威胁的“安全保护伞”的声誉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削弱其在现实中遏制竞争对手的能力。特别是在美国无力阻止中国在地区实力崛起的趋势下,又无力有效阻止朝鲜的核威胁。
5.2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盟友韩国政策的评价
5.2.1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韩同盟政策的成果与局限性
2009年至2016年期间的美韩同盟被认为是两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关系已升级为“全球战略联盟”,美国实现了许多目标,包括在韩国完成萨德系统建设和成功签署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但除此之外,美国与韩国在一些地区问题上仍然存在政治分歧,如美国对华政策、美国对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解决方案等。
5.2.2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韩同盟政策的特点(与日本、菲律宾相比)
通过对朝鲜半岛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东亚盟友政策的一些共同特点,即:直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盟友政策继续坚定地致力于保护其盟友免受该地区的安全威胁。盟国继续成为支持美国维护地区主导地位、管控地区对美国安全威胁的“支点”。这一时期同盟关系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非对称”特征逐渐得到调整,逐步由美国单向主导向双方相互支持、由美国单向领导向双边平等合作转变。盟国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肯定和扩大,提升了美国在东亚外交政策的水平。
5.3 特朗普政府对东亚盟友政策的调整
5.3.1 东亚地区对盟友政策总体调整
上届政府亚太“再平衡”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传统的双边同盟关系,这一政策在特朗普总统任内继续推行;通过这些传统上紧密的军事同盟来遏制地区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中,特朗普政府继续提升美国同盟体系在地区的作用,强调盟友日本的作用,日本曾在所有冲突中与美国并肩“作战”,韩国与美国在诸多历史挑战中结成同盟和友谊,菲律宾和泰国也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和市场。
在“美国优先”目标的指引下,特朗普政府的盟友政策做出重要调整。美国对盟友政策的目标很明确:美国的联盟继续保证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加强和发展联盟,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网络,具有威慑力和果断行动能力,以应对世界各地的共同挑战。实践上,特朗普政府基于盟友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问题上承担更大责任的要求,调整了对盟友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政策,并朝着更强硬的方向发展。
5.3.2 对盟友韩国政策调整
关于美韩同盟,特朗普总统重申,这是一个重要的同盟,对确保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以及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共同原则基础上的。因此,特朗普政府对韩战略的目标仍然是实现朝鲜无核化、全面控制朝鲜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建立朝鲜半岛持久和平。美国仍然致力于通过强有力的国防支持和基于《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加强安全保证来保卫大韩民国。特朗普政府强调对韩国实施基于美国常规和核力量全方位军事能力的延伸威慑战略。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在朝核问题上与韩方立场一致,积极推动向韩军快速移交作战控制权、维持美军地面存在、推进韩军现代化、重新签署韩美自贸协定、加强韩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等。
结论
通过对“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东亚盟友政策——以韩国为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个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和亚太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安全和经济重心由西方转向东方、由欧洲转向亚洲的趋势。尽管美国受冷战影响,实力相对弱化,但在多极世界格局中,美国仍然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继续保持世界霸权野心。因此,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其全球安全战略,从克林顿政府的“扩大承诺”、布什政府的对全球恐怖主义的“先发制人打击”,到奥巴马政府的“再平衡”和“重返亚太”。这一切都表明,美国注意力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
事实上,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亚太地区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每个时期,利息都有不同的调整。在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亚太地区被美国视为地缘战略地区,对美国来说,该地区既是经济机遇,也是重大安全挑战的交汇之地。该地区出现了一些安全挑战,无论是当前还是长期的,都需要美国集中精力应对。最重要的是,亚太地区是美国地区和全球权力竞争的中心。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既被视为美国的目标,也被视为美国的合作伙伴。在美国亚太角色空缺的时期,中国抓住机遇,成为该地区具有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大国。中国正朝着主导经贸关系、加强军事力量的方向发展,并在处理与地区国家特别是东海、东海的安全争端时表现出单边主义的嚣张气焰,导致与美国展开激烈的权力竞争。此外,地区大国竞争必须考虑俄罗斯在东向政策中的作用。俄罗斯希望重塑其世界大国形象,因此不能忽视亚太地区,而俄罗斯通过提供军事和防御能力以及经济贸易来维护该地区。
在亚太地区,东亚因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而成为美国特别关注的地区。。朝鲜核威胁加剧,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不稳定,东北亚地区形势严峻。东南亚是全球极端恐怖势力重点攻击的目标地区。更不用说,这两个地区都经历了地区国家之间在东海和南海的激烈领土冲突,尤其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展示。
因此,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政策,特别是在东亚的“重新存在”,以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允许任何对手超越美国,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周一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军事安全领域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实施最为积极的领域。以此为重点,奥巴马政府最重要的内容是通过更新和升级传统的同盟关系,在该地区建立强大的存在。基于美国共同的价值观和战略利益,其在该地区的传统盟友是帮助美国重返该地区、继续保持存在、参与权利,并保持其固有领导地位的关键。美国对盟友的双边安全承诺,既确保了美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同时也增强了美国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强大安全网。这就是美国行使“巧实力”的方式,即美国在应对安全挑战时不能继续单独行动,而需要许多国家的合作,加强网络建设,打造“及时”的力量源泉。
这一时期,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加强和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力量的目标,以协调应对21世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美国确定了该地区需要加强和现代化关系的关键盟友,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美国的部署步骤重点关注以下目标:重申对国防和安全的承诺、扩大地区和全球联盟的范围、增强作战能力和行动协调、分担地区问题上的责任。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取得的成果是与日本、菲律宾等签署了升级和扩大同盟关系的协议;重新部署美国军队,与盟友达成在该地区持续或轮流驻军的协议(日本、菲律宾);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增强盟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的防御能力;同时,继续与盟军(日本、菲律宾、泰国)进行联合演习。尽管由于在一些地区问题上政治观点的差异,对东亚盟友政策的实施还存在局限性,但奥巴马政府继续在不同层次上取得盟友国家的共识和支持,协助美国应对挑战美国在该地区安全的因素。
周二在美国东亚的双边同盟中,韩国被视为美国的典型、忠实盟友。源于冷战以来美国与韩国在“核保护伞”下的安全保障,2009年至2016年期间的美韩同盟关系被认为是最好的时期之一。鉴于韩国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协调美国行动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奥巴马政府决定将美韩同盟升级为“全球战略同盟”。这意味着美国要求韩国承担更多责任,不仅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解决冲突;继续传播美式民主;积极深入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价值链。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不断肯定韩国作为盟友在保障朝鲜半岛安全、应对朝鲜核问题日益加剧的威胁、构建针对朝鲜和中国的威慑屏障以及制约日本等方面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果包括美韩全球战略同盟的提升、韩美自贸协定的成功签署、萨德系统最后阶段在韩国的建设等。此外,还有美军在韩国军事基地的强力前沿部署、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提供、联合演习级别的转变和提升、双边经贸往来初步取得积极成果、以及美国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的有效维护等。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对韩同盟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果,尽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朝鲜导弹和核试验持续增多、战时权力向韩国军方移交尚未完成、中韩因美国对韩政策产生矛盾等)。
周三随着“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进入特朗普政府,东亚盟友的作用不断得到肯定、强化和发展。特朗普总统的盟友政策与前任政府相比,既有延续性,也有变化。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奥巴马政府重申东亚盟友在地区“防御体系”中发挥有效作用,帮助美国维护地区安全,尤其是在中国对地区问题的态度日益强硬、朝鲜不放弃发展核武器野心的情况下。因此,在这些严重安全风险持续存在,威胁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能忽视东亚盟友的作用。此外,美国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主导地位、稳定地区安全,因此美国不断通过前沿部署行动重申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尽管特朗普政府作出调整,要求盟国承担更多责任,但面对域内域外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日、韩、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仍然是保障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增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总之,纵观美国在东亚地区同盟关系的形成历史,经过冷战后总统任期,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盟友政策,对比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调整,可以发现美国政策由重视亚太地区向拓展至印太地区,其中对美国传统盟友政策的调整,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总体上的灵活性和务实性。
作者:乌什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