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选择该主题的原因
1.1.诗学是研究艺术形式的科学。其出发点本身就蕴含着该学科研究方法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诗学需要发现支配极其多样且丰富的艺术现象世界的规律。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诗学一直致力于此。诗论和从课程修辞学属于研究写作规则的领域,其中大多数规则非常详细、规范且复杂,几乎就像文学公式一样,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正因如此,诗学虽然存在了数千年,经历了一段衰落期,如今却以空前的活力重新焕发了生机。
1.2.诗学,尤其是儿童故事诗学,是学者们关注并投入大量研究的课题。将诗学理论应用于特定文学领域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诸多成功。系统性作为诗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意义,源于诗学本身的研究对象——艺术形式。诗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这些联系,并以规律的形式呈现,在最明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系统。诗学是一门文学技艺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并非泛指文学,而是如雅各布森所言,“文学作品的文学品质它解释了为什么文本会成为艺术作品。这一主题是从诗学的角度来探讨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对艺术评价和创作具有实际的科学意义。
1.3.在当今许多大学的教学实践中,诗学及其在具体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文学院以及相关院系和专业的讲师、学生和学员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为当代越南儿童创作的故事的诗学对于在高中直接教授文学课的作者本人而言,这也颇有裨益。这个选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文学之美,还能让他们养成分析作品艺术形式的习惯,而不仅仅像以往那样关注内容。此外,该选题还旨在从诗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学校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具备评价和教授高中文学作品的能力。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2.1 研究对象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诗学和为越南儿童创作的故事的诗学。
- 以儿童为主题的散文作品和作家的诗学,特别是两位作家阮日英和阮玉顺的作品。
2.2 研究范围
- 本研究以 To Hoai、Tran Hoai Duong、Phung Quan、Duy Khan、Vo Quang、Ma Van Khang、Vu Thu Hien、Duong Thu Huong 等作家的作品为比较对象,研究对象包括以儿童为主题的散文作品以及为当代越南儿童创作的故事诗学——这两种体裁也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最成功、最吸引几代作家的文学类型。
- 本论文研究、调查并运用诗学理论、当代儿童故事、文学作品研究方法,研究具体课题,重点关注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种体裁的主要成就,以阐明问题。儿童故事诗学 当代的例如人物塑造、叙述者和情节组织等艺术手法;当代越南儿童散文写作中的艺术时空、语言和叙事语调。我们尤其关注阮日英和阮玉顺两位作家创作的儿童故事诗学典型作品的研究。
3. 研究目的和任务
3.1 研究目的
本文以儿童文学为主题,旨在从诗学视角探讨儿童文学的艺术之美,并论证诗学理论在研究具体文学现象中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脉络中部分作家,特别是阮日英和阮玉顺两位作家的儿童短篇小说作品,并着重指出其作品的独特特征。
- 通过研究作家创作的儿童故事,我们还将叙事散文诗学的理论应用于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
3.2 研究任务
- 勾勒出整体图景,概括诗学的基本范畴,并将其应用于叙事散文诗学的研究,明确诗学的主要术语、对象和研究方法。
- 分析并解释当代越南儿童故事诗歌中的历史意义和典型创作趋势,特别是对阮日英和阮玉顺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
- 从诗学的角度分析越南散文的艺术特点:人物塑造和情节组织艺术、叙述者、阮日英和阮玉顺的儿童故事中的叙述视角。
- 本论文旨在探讨当代越南儿童故事的时间、艺术空间、语言和语调的独特特征,特别是阮日英和阮玉顺的故事。
4. 研究方法
4.1.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使用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 诗歌方法:阐明为儿童创作的故事的“概念形式”要素。
- 社会历史方法:旨在探究越南历史和社会环境对儿童故事的形成、发展、传承和创新的影响。
- 类型学方法:确定为儿童创作的故事的类型特征、特点和属性。
- 分析和综合方法:用于深入研究许多作者、作品、具体表现形式和独特方面,同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般性、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看法。
4.2.为了实现该课题的科学目标,该论文还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文学与文化、心理学、语言学)、结构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操作。
5. 本论文的新贡献
5.1.本论文首次将当代越南儿童故事的诗学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系统梳理了越南儿童故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典型特征和突出问题,全面展现了越南儿童故事的诗学,并肯定了这一体裁在越南文学发展史上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5.2.该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确立儿童文学理论和研究领域,特别是越南儿童故事诗学领域的地位和贡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和取得太多成就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在总结和评价儿童故事诗学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诗歌基础的当代越南儿童故事诗学研究新路径。本论文可为教师、学生以及所有对儿童文学感兴趣或热爱儿童文学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此外,本论文还建议通过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典型作品和节选,使当代越南儿童故事诗学这一主题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越南儿童故事诗学的兴趣和热情。
6. 论文结构
除了引言、结论、附录和参考文献之外,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4章展开:
第一章研究问题概述
第二章:对当代越南儿童文学和儿童故事的概述。
第三章当代儿童故事中人物塑造和情节组织的艺术
第四章当代越南儿童故事中的艺术时间与空间、语言与叙事语调。
第一章
研究问题概述
1.1 诗学研究概述
在界定诗学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大多数文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许多人文学科分支时,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这些学科尚无法对其研究对象给出“统一”的定义。就定义而言,“诗学的地位与小说的地位并无太大差异”。在世界范围内,诗学的研究历史已超过2300年,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的艺术亚里士多德和文学的核心刘燮著。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以现代主义精神重振诗学。欧美涌现出诸多艺术作品形式的研究潮流。诗学的概念不仅被理解为一门科学,更被视为一种批评倾向。
1.1.1.介绍和翻译国外诗学的作品
诗学是文学研究中最古老的学科。在古希腊,诗学研究表达方式、体裁和语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当代诗学中最著名的著作,它总结了古希腊的艺术经验(史诗、悲剧、赞美诗),是一本创作规则手册,并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建议。由于其哲学内涵,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古代、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贺拉斯、普塞夫多·朗基努斯、布瓦洛和莱辛等作家都创作了著名的诗歌作品。
在中国,如果将诗学理解为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研究,那么文学的核心刘燮的著作是诗学最早的著作,因为它阐明了文学创作的精髓。研究者王文辉评论道:文学的核心“诗学”指的是“一套指导文学创作的书籍,而非像文学理论那样的书籍类型”。《诗学》一书对诗歌进行了研究,诗歌的写作方法也属于诗学的范畴。严武、朱八、姜贵、郭庆志、谭德添等作家都曾用“诗学”一词来指代诗歌的写作方法。金清清、毛尊强、李泽吴、张竹发、池义廸、叶楚等小说评论家也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开辟了中国小说诗学的传统。印度、日本和阿拉伯文学也拥有独特的诗歌传统。
诗学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艺术形式的“哲学”: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与结构概念(勒内·韦勒克,Hoai Anh 译)诗学与语言学,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译者:Tran Duy Chau)文学理论,现代问题(La Nguyen 译)小说理论与诗学(M. 巴赫金 – Pham Vinh Cu 译)文学理论(韦勒克和沃伦,阮孟强及其同事译)……这些著作大多出自俄苏学者之手。目前,越南也引进了一些欧美诗学著作。
1.1.2. 越南研究人员的著作
在越南,20世纪上半叶,曾出现过一些关于文学艺术的讨论,但大多仅限于评论和书评,而非科学研究。而在南方,1954年至1975年间,则出现了一些与诗学相关的研究,例如:诗论(1958-1960)Dien Huong,诗歌创作原则(1959年)作者:武文清新诗法(1961年)作者:Minh Huy从新诗到自由诗(1969年)邦江文献综述(1963年)阮文忠著……1975年后,诗学研究一度停滞。直到1986年以后,诗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作者、作品、文学时期:在《金云翘传》中了解阮攸的风格(潘玉)论唐诗诗学(Nguyen Khac Phi, Tran Dinh Su),托尔斯泰小说诗学(阮海霞)杜甫诗学的创作时期发展(何思协)诺姆故事——发展史与体裁诗学(Kieu Thu Hoach)民歌诗学(阮春京)胡氏的诗学,诗歌的艺术世界,《基乌的故事》的诗学(陈廷苏)儿童文学中的诗学(主编裴青传),越南诗学(阮登蝶 - 阮文松)……其中,许多作品被选为高中生和教师的学习教材或参考资料。这些都是纯理论著作,其中一些对诗学在越南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典型作品:如何运用语言学解读文学作品(潘玉)诗意的语言(阮潘景)从符号学到诗学(黄桢)现代诗学(杜德孝)故事诗学(阮泰和)参与结构方法的研究(阮文丹)结构主义与文学(郑伯定)从诗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阮氏杜庆)俄罗斯形式主义(黄如芳)……
简而言之,诗学是一门研究文学技艺的科学。诗学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规范诗学、历史诗学和结构诗学。基于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在具体文学现象研究和批评中的应用,如今我们拥有了新的诗学视角体系,例如:体裁诗学、作者诗学、作品诗学、潮流诗学……现代诗学在叙事散文研究领域确立了其卓有成效的研究方向。因此,叙述它诞生于一个独立于传统诗学之外的独立科学分支,并沿着一条与传统诗学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
1.2 诗学概述及叙事散文诗学
1.2.1. 诗学的总体概念
诗学的诞生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名字及其著作联系在一起,该著作被翻译成越南语。诗歌的艺术最初,亚里士多德运用诗学一词来涵盖对诗歌语言的研究,因为诗歌是早期文学的最初形式。到了20世纪,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变得非常多元化。尽管披着“诗学”的外衣,每个人都为自己设定了不同的任务:研究创作方法、作品结构、艺术形式、语言技巧……这些概念也部分地反映了诗学研究和批评领域趋势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可以说,实际上,研究诗学的学者数量与对诗学概念的理解数量一样多,而且诗学概念在各种文学现象中的运用程度也各不相同。这显而易见,因为自诞生以来,诗学这门学科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此外,还必须指出的是,研究者们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对诗学概念的运用程度也各有差异。
1.2.2.叙事散文诗学的概念
叙事散文诗学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的叙事技巧或方法体系、叙事方法和形象构建 理论我们都知道,文学的本质是通过意象反映生活,因此艺术意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艺术肯定了人类灵魂之美,所以研究文学作品就是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世界——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除了上述问题,从诗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结构、体裁、语言等方面。如果说诗学的精神聚焦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艺术创作中对人、时间、空间和作者形象的艺术构想每件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四个最核心问题中的两个是时间和艺术空间。
1.3 儿童故事研究现状及当代儿童故事诗学
1.3.1. 当代儿童故事研究现状
儿童文学是由成人或儿童创作,以儿童为对象,主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旨在教育和培养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灵和人格的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
1. 为学龄前儿童创作的作品。
2. 为儿童创作的作品。
3. 为青少年创作的作品。
基于以上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儿童文学的特点,以便与成人文学进行比较:
第一个儿童文学必须包含一些旨在培养儿童人格的教育意义。
其次,儿童文学的主要思考和接受对象是儿童,而儿童与成人相比,在性格、心理、情感、感受和视角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创作手法。
周二在儿童文学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作者主要是成年人,很难体验儿童的生活;而读者则大多是孩子,拥有成年人即使曾经是孩子也无法(再次)拥有的独特心理特征。当儿童文学仍然需要履行其主要的教育功能时,这种不平衡也是不可避免的。
周三儿童文学虽然出现得较晚,但它仍然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人类文学史上。
1.3.2. 当代越南儿童故事诗学研究现状
儿童文学并没有脱离越南文学的整体创新方向,但它仍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即尊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表达儿童文学深刻的人文情怀。
传统主题(战争、历史、革命)继续被挖掘,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既延续了以往的成就,又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关于战争的写作充满暴力的童年作者:Phung Quan;老三叶草,你现在在哪里呢?作者陈天香以一种全新的、更现实的、更全面的视角洞察并探讨了所有问题。作品的人文意义指向了命运。
历史话题在反美时期——即我们整个国家……的时期——得到了非常精彩的发展。“四百年的战争”在托虎的作品中,战斗和保卫国家的传统尤为突出。文学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因此也展现了保卫国家的英雄事迹、杰出的历史人物,甚至包括儿童。作品触及了个人的罪恶与悲剧,但依然饱含着对人性和生命的热爱与信念。
城市儿童的生活一直是许多作家关注的话题,他们以丰富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一主题。作家们关注的现实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美满家庭的孩子,他们只需吃饭、学习和玩耍;二是贫困儿童的生活,他们既要为学习和谋生担忧,甚至可能无法上学,只能四处流浪或在街头挣扎求生。儿童本身并非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罪魁祸首,但他们却最容易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人人都能看到的现实,也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即便作家本人竭尽全力,或许也无法完全描绘出这种日益疏离的现实的方方面面。
文学创新,尤其是越南散文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儿童故事的创新进程。因此,可以说,创新是这一时期儿童故事创作的必然发展方向。
概括:
尽管当代儿童故事的发展经历了起伏,有些题材的发展不如前一时期那样精彩,但总体而言,当代儿童故事在题材和主题的运用上仍然相当丰富多样,为描绘儿童生活的生动画面提供了可能。
从1986年至今的儿童故事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文学领域的整体走向。这些儿童故事延续了以往儿童故事的传统,着重探讨儿童在历史革命生活中以及在学校环境中的经历。作家们从这种视角出发,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观:不再以成人的视角看待儿童,而是从儿童本身出发,深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个性。
第二章
儿童文学及儿童故事概述
当代越南儿童
2.1 越南儿童文学概述
2.1.1.1. “儿童”的概念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国际法中,儿童的年龄通常被相对一致地定义为18岁以下。然而,在一些国际公约中,例如……国际联盟《儿童权利宣言》(1924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世界人权宣言》(1968年)国际劳工组织第138号公约(国际劳工组织)最低工作年龄(1976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确认,各国对儿童年龄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各国国内法对成年年龄的规定。然而,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人。
在越南,关于儿童年龄的法律规定于1979年11月14日由国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儿童保护、照护和教育条例》后正式写入法律文件。该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儿童包括出生至15岁的儿童”(第一条)。1991年,越南颁布了《儿童保护、照护和教育法》,将儿童年龄提高至16岁(第一条)。该法规定“本法所称儿童为16岁以下的越南公民”。2004年颁布的《儿童保护、照护和教育法》第一条进一步确认了这一年龄。因此,在专门的法律中,越南承认受法律保护和照护的儿童为16岁以下的公民。10至18岁的儿童被视为“未成年人”。尽管越南的年龄限制低于国际公约规定的年龄,但由于公约的开放性条款,越南的规定仍然被认为是合适的。
2.1.1.2.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称“儿童文学”,但本文统称为“儿童文学”)不仅在儿童生活中,而且在民族文学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性质必须明确而有力地阐明并置于首位;其次,其形式必须轻松愉快、天真烂漫、诙谐幽默,并充满丰富的想象力;第三,文学意象必须真实、具体、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第四,语言必须清晰、简洁、易懂。儿童文学是为年轻读者创作的文学,因此,儿童必须被视为感知的对象,而不仅仅是描述的对象,尽管为儿童创作儿童题材的作品始终被认为是最为恰当的方法。
儿童文学主要包含两大类价值观:一组具有人文和教育意义的价值观在第一类价值中,儿童文学的价值在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叙事能力,并将叙事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激发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去想象、审视和探索自然、人物乃至人生经历;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儿童提供间接的、普世的经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第二类价值是教育性的。文学对儿童的课前课后学习都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文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儿童学习读写。通过文学作品,儿童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理解文学作品中词语的含义,还能练习阅读流畅性,并通过作品增进知识和理解力。作品可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情感、人生的喜怒哀乐,尽管这些内容未必像成人作品那样直接呈现。
2.1.2.越南儿童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1.2.1. 1945年八月革命之前的时期
越南儿童文学真正形成并发展成为越南文学的一部分,是在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直到20世纪初,在封建殖民统治下,随着现代化趋势的推进,儿童文学才开始受到重视。到了20世纪30年代,儿童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在公共文学领域,出现了两种趋势:其中,以图禄文端为代表的群体出版了以下类型的书籍:玫瑰、杏花、春花、青春、繁殖然而,自立文学小组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这类书籍的反映范围仅限于城市儿童的活动,远离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总的来说,在1945年八月革命之前,越南只有零星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运动,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是奠定越南儿童文学基础的最初基石。
2.1.2.2. 反抗法国的时期 1945 - 1954
八月革命成功后,党和国家,特别是胡志明主席,重视发展专门面向儿童的文学。1946年12月,《报纸》年轻学生该报出版了一期以“儿童写作,儿童绘画”为主题的特刊。虽然他们的作品还比较简单粗暴,但这却是我国儿童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们参与了创作,并在文学艺术领域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除了报纸之外,年轻学生也有床单青年、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和书籍金东,《抵抗之花》这些书籍和报纸已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积极促进孩子们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感的培养,成为儿童文学的宝贵初始资源。
1948年,越南文学艺术协会成立,并设立了青少年文学部,由作家苏怀和中央青年团书记胡竹领导。出版社艺术曾尝试为孩子们印刷一套单独的书籍,名为“书”。金东本书的目的金东本书旨在践行胡志明主席的教诲:“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同胞,热爱劳动,遵守纪律,注重卫生,学习文化……学习时要寓教于乐,玩乐时也要学习。”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金东出版社将文学、教育和政治三个方面融为一体。本书严格按照越南文艺协会制定的儿童文学写作指南编写,并秉承学校和儿童读者的宗旨。这标志着越南儿童文学的开端,也证明了儿童文学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2.1.2.3. 北方建立社会主义、南方抵抗美国的时期(1955-1964年)
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战争结束后,美帝国主义与反动走狗勾结,入侵南越,企图永久分裂我国。因此,南方不得不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而北方则进入经济复苏期,疗愈战争创伤,并开始向社会主义建设迈进。
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作品数量和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元。除了反抗主题外,其他题材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在此期间,越南儿童文学得到了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1961年,文学出版社成立。1945-1960年儿童诗歌和文学作品集本书遴选并介绍了50位作家。这是第一部儿童诗歌和文学选集,旨在表彰越南儿童文学的初步成就。
2.1.2.4. 全国抗美保卫国家抗战时期(1965-1975年)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对表彰和鼓励学习和奋斗中的优秀榜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选集也相继问世,例如……士兵的两只手(关于抵抗法国的精选文集)急流(以北方抵抗美国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和回忆录集)竹笋(武光 1971 年诗集)……主题也得到了非常丰富的拓展和发展。
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一大亮点是,以新人物(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为主角的故事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童话故事也随之蓬勃发展。Choai Rooster海河;20岁的Be小姐范·比恩的作品……充满了诗意,既高远又现实。尤其是他的故事。20岁的Be小姐通过巴维农场一头小牛的生活,范边展现了劳动英雄何交的优秀品质。
这套科普丛书的形成和发展,要归功于像越灵这样对这个领域充满热情的科学家和作家的贡献。科尔先生和方形鸡蛋; Vu Kim Dung 与侦察蚁粪便与球场上的绿色地毯; Hoang Binh Trong 与森林的秘密潘玉全巴山峰这是该学科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之后逐渐萎缩,直到 21 世纪初才开始复苏。
儿童诗歌创作持续蓬勃发展。除了范浩、武光、武玉平、氏玉、光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丁海、春琼、吴越定、陈阮道、清浩等诗人,他们也创作了典型的诗集,例如……竹笋(武光)寻找朋友的母牛(范和)花蕾和花朵(丁海)嫩芽(吴越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这一时期,儿童写诗现象出现了,涌现出陈登科、锦寿、黄孝仁、朱鸿贵、阮鸿坚等杰出人物……开启了儿童写作运动。
2.1.2.5. 1975年后的民族统一与创新时期
文学通过作家个体反映社会。自抗美战争以来,特别是革新时期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整体发展同步,蓬勃发展,内容丰富多样。它既具有独立性,又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1975年后的儿童文学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5-1985年阶段和1986年至今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以中共六大为标志。六大为作家创造了条件,也为国家的全面革新奠定了基础。然而,革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文学在每个阶段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其发展过程又总是继承前一阶段的成果。因此,此处的划分只是相对的。
2.1.2.5.1. 1975-1985 年期间
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主题依然贯穿始终。武光创作了《黎明》,延续了《祖国》的情感脉络。这正是歌颂祖国和革命的灵感来源,冯黎称之为“抒情的革命之流”。在这个主题中,也存在着……童年风暴秋盆节铁碗智慧青年队作者:Pham Thang...
关于反抗美国的话题已经那时在沙京作者:裴明国燃烧的沙子清桂的作品……大胆地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沉重的损失——这是人们以前不敢告诉孩子们的事情。许多作品都深受“炸弹和子弹的时代”的震撼,描绘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戴着草帽去上学,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城市里的孩子被疏散到农村,不得不独立生活,为许多事情担忧,比如……空房子作者:Quang Huy苦草花作者:阮氏如庄第一缕阳光由黎芳莲创作……以充满回忆、记忆、简单而热情的叙述风格,这些作品唤起了“一段值得铭记的时光”,感人至深,珍贵地描绘了在与美国斗争的岁月里师生情谊和友谊。
在描写国家完全统一后的新生活时,作家们非常关注人类道德。例如以下作品:爱作者:Pham Ho城市里的码头作者:Xuan Quynh这个男孩有开锁的天赋。作者:阮光丹童年之旅杨秋香的作品……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它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的负面方面,包括坏的、落后的事物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狭隘和嫉妒。
历史题材在前期发展迅猛,如今却几乎停滞不前。过去擅长历史小说的作家,如阮德贤、河安、黎文、安强等,常常着重描写英雄人物和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传统,但如今这种题材已近乎枯竭。苏怀开辟了新的题材方向,即挖掘与传说、风俗和文化相关的历史,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荒岛,魔法弩的故事,文学之家...
自抗美战争结束以来的十年间,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经历了一段探索与奋斗的时期。儿童诗歌几乎停滞不前。故事方面,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但尚未形成明显的变革。然而,这些创新的迹象是儿童文学在未来时期同步革新的第一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也将进入一个伟大、深刻、全面的变革时期。
2.1.2.5.2. 1986年至今
党的六大真正给全党和全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也给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氛围。这一时期,题材、生活视角和人物刻画能力都得到了拓展。过去,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从社会生活、历史生活的角度切入,题材也相对分明。而现在,作家们从多方位、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儿童,题材也变得更加模糊,作品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文学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作和接触儿童的兴趣方向也更加多元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依然注重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充分展现了儿童文学的人文内涵。
2.2. 为当代越南儿童创作的故事
2.2.1. 总概念和概述
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儿童故事都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做出了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儿童文学这一主题早已备受关注。有一些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深受几代越南读者的喜爱:高尚的心(Amicis)没有家人(Hecto Malo)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许多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罗尔德·达尔)小屁孩日记(杰夫·金尼)……
1954年至1975年间,涌现出许多儿童故事作家,如To Hoai、Doan Gioi、Xuan Sach、Pham Ho、Vu Le Mai、Tran Thanh Giao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大多反映了北方抗战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旨在统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诗歌领域,儿童诗人Tran Dang Khoa的诗集也崭露头角。院子角落和天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像范和、春琼、辉根等老一辈诗人也创作了许多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诗歌作品。
1975年以前的儿童文学基调较为统一,遵循着歌颂革命现实主义和群众的潮流。1975年以后,国家统一,全国迈向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1975年至1985年是儿童文学创新的准备期。这十年间的文学作品仍然保留了前一时期对现实的描绘和反映方式。
自1986年以来,越南文学与国家一同进入了革新时期。这是一个文学转型、探索革新之路、迈向民主化、并具有深刻人文主义精神的时期。儿童文学也随之发展,并遵循着民族文学的总体规律。革新过程为文学带来了新的氛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加内省,更多地关注个体在复杂日常情境中的命运,并在艺术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
2.2.2. 儿童故事写作团队的发展
革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儿童文学作家群体日益壮大,作品更加丰富多元,涵盖各个阶层和年龄段,初步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儿童文学在随后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儿童文学满怀热情地迈入21世纪,既融入世界,又传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之美。像阮日英和阮琼这样的世纪作家,在新世纪依然保持着他们的创作风格和青春活力。万花筒阮日英的54卷本小说深受儿童喜爱。除了20世纪以来逐渐成熟的作家之外,还有阮玉顺、陈黄伟、阮玉子等年轻新锐作家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阮玉顺凭借一系列屡获殊荣的作品,为21世纪儿童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他笔下的故事以清晰的叙述和充满童趣的纯真画面吸引着读者。阮玉顺质朴的文风,为当代越南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体而言,近年来越南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相比往年取得了新的进步。越南儿童除了喜爱外国作品外,也或多或少地回归了本土文化。他们找到了许多优秀的本土作家作品,并通过阮日英、阮玉顺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生动而快乐地重温了童年时光。儿童文学作家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并非人人都能写出好作品,也并非每部作品都能吸引孩子。因此,近年来越南儿童文学作家队伍虽然数量增长,但质量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3. 主题的创新与拓展
革命与抵抗是和平时期作家们着重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生活在一个发达但又极其复杂的社会中,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关于这一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Ut Quyen和我,妹妹作者:阮日英;敌人桂香……传统模式——三代同堂幸福安宁地生活在一起——的崩溃,以及市场经济的残酷,极大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生活。逃脱作者:潘氏清仁;曾几何时作者:陈天香;片段黎景岳的……就是一个例子。和平时期的灾难和不幸潜伏着,威胁着家庭的生命,苦难落在了稚嫩的孩童头上。
儿童的日常生活也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儿童的生活在作家笔下主要体现在两个现实层面:一是富裕家庭儿童的生活,二是贫困家庭儿童为了谋生不得不努力学习和工作,甚至沦为街头流浪儿。典型作品有:万花筒作者:阮日英;街上的鲜花作者:Thu Tran;三脚架段路;梦想开幕日金海特辑万花筒阮日英的作品被认为是文学界最杰出的现象,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与描写城市儿童生活的作品相比,描写农村儿童的作品较少。描写农村儿童的作家常常提及贫困悲惨的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他们遭受着诸多不利境遇,例如……开学第一天就哭了,母系故乡的守护神作者:Dao Huu Phuong ...
这一时期的山民也受到作家们的广泛关注。少数民族儿童的思想和情感被描绘得天真纯朴,如同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典型例子包括:吹小号的男孩郭燎;回到母信之路作者 Vi Hong 表示,山区儿童文学这一主题正在发展,并已初步引起了读者的喜爱,有助于丰富越南儿童文学的主题。
因此,当代儿童文学题材丰富多样。除了作家们仍然坚持的革命与反抗等传统题材(并以更现实、更贴近生活的方式重新诠释)之外,家庭和日常生活题材也得到了作家们的深入挖掘。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中最杰出的当属阮玉顺。他的作品屡获殊荣,被誉为“21世纪初越南儿童文学的奇才”(罗氏北丽语),阮日英则被誉为“童年骑士”(多位作家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山区儿童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备受关注,涌现出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这标志着越南儿童文学在文坛迈出了新的一步,朝着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已逐渐为国际读者所熟知。闭上双眼,打开窗户,在山顶上牧放天使(阮玉顺)万花筒,朗比昂的故事(阮日英)……
2.3. 当代儿童故事的典型作者
由胡志明市青年出版社主办的“为了国家的未来”儿童文学竞赛,自1993年首次举办至2002年第三次举办,涌现出阮氏碧娥、秋陈,尤其是阮玉顺等众多杰出作家,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例如:闭上眼睛,打开窗户。(彼得潘奖获奖作品)蜘蛛网(2000-2001年度第二届20岁青年文学创作运动三等奖)梦境世界(荣获2001-2002年度金东出版社儿童写作比赛奖项)。2001年,该比赛青春之笔由中央青年团与越南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儿童写作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作家参与,其中包括杜子强、武香南、阮丹氏等知名作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儿童写作活动由金东出版社、越南作家协会和丹麦大使馆联合举办,是越南支持儿童文学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小美人鱼2006年至2015年,安徒生基金会赞助了“儿童文学创作”项目。许多专业和非专业作家,尤其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例如朱清香、陆孟强、杜泰清、武氏清心、冯蝶、阮春翠、庄清、阮氏红行……其中不乏屡获殊荣的作家,例如方贞、陈德进、阮香、张铁长、阮氏碧娥、杜碧翠……以及在校期间就获奖的作家,例如武香南、张黄如陈……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令人鼓舞的迹象。在引人入胜的故事背后,巧妙地融入了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2.3.1.作家阮一英和作家阮玉顺
2.3.1.1.编剧 阮日英
* 阮日英的写作生涯
阮日英的诗歌创作生涯始于诗歌,他13岁开始写诗,他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也是一本诗集,名为……四月城1984年与Le Thi Kim合著,由新作品出版社出版。初春河边洗衣,献给她的四首四行诗,暗夜节,阮日英情诗此外,阮日英的诗作还被选中与其他许多作者的作品一起发表在许多不同的作品中,例如:白衬衫爱情诗,胡志明市诗歌二十年(1975-1995),学生情诗,夏日诗歌阮日英的诗歌并不华丽,而是非常朴实、真诚、易读、易记、易“进入读者也会在故事中读到他的许多诗作,因为他常常借用故事人物的语言来创作诗歌。阮日英的诗歌非常优秀,但读者似乎更熟悉他作为作家的身份。阮日英的创作能力令人惊叹,二十多年的专业写作生涯中,他出版了一百多部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多次再版。迄今为止,阮日英是越南儿童文学作家中作品数量最多的。不仅数量众多,他的作品还荣获多项荣誉奖项,尤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
在阮日英之前,曾涌现出一批在儿童文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作家,如苏怀、武光、范虎、冯泉、段觉……但阮日英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后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阮日英的作品总是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因为他已经建立了一个无需验证的、值得信赖的品牌。他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深深打动了孩子们以及曾经是孩子的人的心。
简而言之,阮日英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理念和视角。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是他的指导原则。他的作品语言自然、纯真、诙谐。阮日英将学龄儿童的语言融入作品,让孩子们沉浸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河流”中,也让成年人重温美好的童年回忆。凭借其清晰的艺术语言理念和视角,阮日英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3.1.2。编剧 阮玉顺
* 阮玉顺的写作生涯
近年来,阮玉顺的名字在越南文坛频频出现。在他进入儿童文学领域之前,已有众多作家凭借其作品声名鹊起,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娱乐读物,例如苏怀、武光、范浩等等。他以画家的视角审视文学,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学形式,深深吸引着读者。他亲自为短篇故事绘制插图,精心构思人物和事物的世界,线条清晰优美。因此,在阮玉顺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尽情欣赏色彩饱满、造型独特的画作。绘画成为作者塑造人物的素材,正是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不仅赏心悦目、令人赞叹,更能触动人心的文学形式。他与故土紧密相连的童年经历,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和故事基础。阮玉顺的写作融入了他自己的感受,以及他父母、邻居和朋友的感受。
阮玉顺深谙艺术创作之道,他始终尝试新颖独特的写作手法,力求让读者在合上书页后感受到慰藉与轻松。正是这份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为他赢得了诸多非作家所能企及的殊荣。可以说,阮玉顺的文字为当代越南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视觉体验和感知方式,帮助读者寻回那些依然萦绕在心头的纯真回响。
2.3.2. 其他作者
自党的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创新时期,文学也随之创新,儿童文学亦是这一创新进程的一部分。作家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关切,其中也包括他们在战争年代无法言说的情感。撰写自传是作家们更便捷地在作品中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诸如此类的作品层出不穷,例如……沉默的童年作者:杜伊·汗宁静的童年作者:Vo Hong充满暴力的童年作者:Phung Quan;孤独的人生; Bi Dog,流浪的生活作者:马文康;回到楚母家的路作者:Vi Hong;拓展视野段路;祖母和孙子作者:邓氏行;童年梦想作者:Vu Duc Nguyen;童年的回响作者:Vu Bao ...
透过孩童纯真的视角,许多对成年人至关重要的事件,在作品中的人物看来却无关紧要。也正是这种视角,使得我们在阅读儿童自传时,总觉得孩子的生活美好而平静,即便现实中人物也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对事件和情节的简化处理,往往能使作品带有浓厚的童真色彩,即便作者是在成年后才创作了这部作品。
儿童故事是作者童年记忆的结晶,因此故事中的事件和情节往往与作者自身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为了展现人物的出生、成长和成熟,作者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与社会和时代变迁相关的事件和情节。这些事件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他人物影响故事中的人物。时代背景总是对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概括:
儿童文学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界定:创作主题、中心人物、创作目的和读者群体。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为了教育和培育儿童的心灵和人格而创作的。其中心人物可以是孩子,有时也可以是成人、风、动物、物品、树木等等。儿童文学的作者不仅包括儿童本身,也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作家。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作品,是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与自身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相契合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方式。此外,他们还能从中找到信息、教诲,获得鼓励,并在完善自身人格的过程中得到微妙而有益的指导。儿童文学是一种以儿童、成人、人类或自然世界为中心人物的文学作品……但其视角是儿童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经验,孩子们喜欢阅读,充满热情,并能起到完善儿童道德和心灵的作用。儿童文学带有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气息。
第三章
当代越南儿童故事中的人物塑造与情节组织艺术
3.1 性格塑造的艺术
3.1.1 角色概述
这个角色是“人物的艺术形象有时,动物、植物、神话生物也会被赋予类似人类的特征。在古希腊语中,“角色”(读作“persona”)最初指的是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来,这个词最常被用来指代文学作品中描述和呈现的对象。角色塑造是作家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文学角色是一种传统的艺术现象,具有诸如姓名、生平、职业、性格特征等识别标志。这些标志通常从一开始就出现,而且角色的后续发展通常与这些最初的介绍紧密相关。
在叙事作品中,人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思想内涵或性格特征的角度来看,人物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物有主角和配角;从体裁的角度来看,人物可以分为抒情人物、叙事人物和戏剧人物。可以说,人物是艺术创作的核心,是作家阐释人生种种问题的焦点。人物可以是作者的化身、影子或梦想,也可以是结合生活原型和作家虚构能力而塑造的。要成功塑造一个文学人物,作家必须具备同理心,能够发现人物身上持久的特质。这就要求作家理解生活,理解人性,并且必须以一种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方式来描述和刻画人物。这正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关键所在。
3.1.2. N艺术性格塑造在当代儿童故事中
3.1.2.1. 多层次的儿童角色,与童年密切相关
当代儿童故事中的儿童形象不再模糊不清,不再沦为群体形象的陪衬。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外貌、姿态、服饰和风格……每个角色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有的固执正直,有的害羞胆怯,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梦幻浪漫……通过对儿童形象的刻画,当代儿童故事的作者们在作者、角色和读者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儿童形象的描写更加真实生动,也更贴近儿童的本性。其中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儿童形象。在描绘这类角色时,作者们往往着重于描绘人物的姿态、动作和举止,以此展现儿童顽皮的一面,同时营造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通过对人物形态、姿态和动作的描绘,当代越南儿童故事中的儿童角色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不再仅仅是叙述故事的“傀儡”。他们创造了一个色彩缤纷、熙熙攘攘、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世界。
3.1.2.2. 儿童语言
当代儿童故事摒弃了史诗般的叙事倾向,不再被迫采用特定阶层的典型语言,因此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灵活。过去,儿童被迫扮演政治干部、宣传员等角色,而如今,他们被允许使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作家们引入了口语化的语言体系,以增强人物的个性化。不再使用标准的“你-我”、“我-你”等,而是使用“我-你”、“我-他”等更亲切、更日常的称呼方式。正如成人文学中回归日常语言一样,儿童故事中的儿童角色也会说一些粗俗、含蓄的词语(Tan),甚至会说脏话(Dech So)。这表明,1975年后成人文学语言民主化的趋势也蔓延到了儿童文学领域。现代越南散文中的人物对话摒弃了禁忌、礼节和修饰。运用儿童自然、稚拙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也是世界儿童故事作家常用的手法。作家直接记录人物的语言,而非经过“编辑”。因此,这种语言对儿童来说非常自然,就像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
3.2. 叙述者角色
叙述者是讲述故事的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体。叙述者也被称为叙述者,通常占据叙述视角。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隐藏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和显露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后者同时也是一个角色。
3.2.1. 叙述者的视角
叙述者是作者的创作产物,是表达其艺术观点的重要手段。叙述者代替作者表达观点,可以被视为连接角色和读者的桥梁,然而,叙述者和作者不应混为一谈。因为作者的视角远比叙述者在作品篇幅所及范围内所能表达的更为广阔。谈及叙述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者本身。叙述者告诉我们故事的讲述者是谁。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根据语法中的说话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然而,第二人称是听者、信息的接收者,因此在叙事中很难运用,所以第二人称叙述者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文学作品主要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为主。叙述者是影响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叙述者代表了作者讲述故事的视角,故事能否吸引和打动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因素。根据创作意图,作者在构建情节时会选择最合适的叙述者。
*第一人称:最常见的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即“我“叙述者扮演着与读者对话的角色,讲述着动物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就像一位向孩子们倾诉心事的成年朋友。这种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类似于祖母和母亲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因此,尽管采用第一人称,故事仍然保持着必要的客观性,并融合了亲切的语气,时而幽默,时而深刻,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时,叙述者只是复述故事,不加评论或评判。灵活运用第一人称,为故事增添了客观的色彩,一种亲切而亲切的态度,与孩子们建立起沟通和对话,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们探索故事中的动物世界。”
第三人称:这也是许多作家选择的叙事视角,因为它能保持作品的客观性,并引发读者诸多思考。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时,由于作者本人并未出现在故事中,而是让笔下的人物说话,读者可能会误以为作者完全漠不关心,不表达任何态度,在故事之外显得冷漠无情。读者往往会被人物所吸引,而忽略了作者的存在。但这种冷漠只是表象,作者实际上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态度。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读者就必须理解故事中的问题。对于儿童故事而言,这种隐藏问题的方式,虽然对儿童来说可能有些复杂,但也是一种激发和鼓励儿童思考、反思并深入探究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叙事方式,作者处于一个客观的叙事位置,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客观的视角去感知和评价它们。年轻读者能够轻松自然地接受这个故事,并以自己的方式评价事件,而不会被强加作者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对他们产生吸引力。
3.2.2. 观点叙述者
3。2.2.1.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故事结构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视角是指作品中观察、描述和评价对象与现象的立场和位置。在叙事作品中,作者与叙事主题之间的关联,或者叙述者的视角与其叙述内容之间的关联尤为重要。叙事视角与其他所有视角类型都密切相关,例如:作者视角、人物视角、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评价视角、修辞视角叙述视角代表了叙述者的立场,有助于表达作者在作品中的世界观。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爱恨情仇。叙述视角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作者视角和人物视角、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主观叙事和客观叙事等等。在传统文学中,作品主要从一个相对稳定的视角展开。理论家称之为“视角”。提前知晓也就是说,叙述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视角描述和再现生活。基本上,传统文学主要来自外部视角。在现代文学中,叙述视角变得丰富多样。视角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灵活多变。
3.2.2.2. 叙事散文中的观点
作者观点:故事中的叙述者可以被理解为全知叙述者(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叙述者采用第三人称,非个人化(并非完全局限于叙事)或以第一人称(证人通常情况下,作者会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但有时,作者也会使用“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人们称之为”第二个自我作者的视角。第三人称是客观的,第一人称是主观的。
*角色视角:作者有时会赋予角色讲述故事的权利,也就是赋予角色一个视角。这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原因如下:首先,它避免了单调乏味,因为作品中有多人参与故事的讲述。其次,作者借角色之口讲述故事,说出自己不愿直言的话。最后,借用角色的声音还可以增强客观性,创造多种不同的评价视角,从而促进民主对话。
空间视角:从空间视角来看,人们常常谈论观看位置、观看方向、观看距离、视野、观看方式、视角在空间中的旋转等等。这种视角既适用于作者,也适用于人物,通常被称为观看主体。观看主体可以站在低处或高处,近处或远处来描述人物。观看主体从哪个方面观察对象:好或坏,全面或片面,正面或背面。我们应该参考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作者之间的视角,来判断他们看待生活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恰当……
*时间视角:我们这里所说的时间包括叙述时间和叙事时间。事件时间可以被视为连续的,也可以被视为间断的,例如“跳跃时间有时作者按时间顺序审视事件,有时则颠倒视角,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通过观察他对不同类型时间的区分,我们也能窥见作者的思考。通常,人们认为时间是无形的,但在艺术家眼中,时间也有其自身的形态。
*心理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具体化为几类:内部视角-外部视角、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仅从外部视角描写的人物是行动型人物(童话故事)。着重从内部视角描写的人物则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现代作家倾向于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结构中微妙的层次。优秀的作家往往具备敏锐的人物心理分析能力。然而,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作家常常将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结合起来。
*评价视角:对现象和事物的评价视角,即评价态度,可以通过叙述或人物的言谈举止来表达……有时作者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视角),有时则让人物来表达。评价视角可以像史诗中艺术形容词的运用那样一成不变,但也会随着人物的成长或堕落而改变。人物和作者的人生观可能截然相反。抒情主体和作者的视角也可能不一致。
修辞观点:修辞是选择和编辑词语以达到准确、恰当、高效表达的方法。修辞手法必须与作者对描述对象的独特视角相联系。视角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视角、观点、观察点、焦点、平面、叙述者位置……
3.3 情节的组织艺术
3.3.1. 叙事散文中的情节概述
情节被认为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表明它是叙事作品的核心要素,可以被视为支撑作品内容的框架和基础。情节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人物性格的展现。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够使作品的主题更具说服力。情节并非作品的全部内容,但作者通过情节所呈现的事件和行动,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并化解冲突和社会矛盾,并在人物关系中塑造和发展人物性格,从而阐明作品的思想主题。
3.3.2. 当代儿童故事情节的组织艺术
情节就像一根主轴,吸引并聚焦所有其他艺术元素,如人物、动作、语言……尤其是在叙事作品中,情节始终是作家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情节是故事发展的“核心”,能够吸引读者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剧情不连贯:这些故事要么没有情节,要么情节松散。
*冒险剧情:作为一个相当宽泛且复杂的主题,剧情讲述的是一个或一群角色被迫离开熟悉的家园和环境,冒险进入一个危险而陌生的地方。冒险总是与风险相伴而生。
*日常生活情节:是作家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是日常生活诸多方面的现实灵感来源。
*童话故事情节:故事中充满了奇幻的细节和许多民间故事,故事内容也围绕着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和行动展开,从而传递出温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
心理情节:在这些故事中,只有少数事件,其余的都是人物的感受、感觉、记忆、联想和内心独白。
*阴谋:这部作品并非像传统情节那样通过人物来展现生活问题,而是通过事件和情境来呈现。在复合情节作品中,人物不再扮演主要角色。这一系列情节由多线关联的事件构成。这些事件结构松散,彼此关联不大,因为它们之间并非必然存在因果关系,而仅仅是相似主题的关联。
*章节情节:是一种由一系列故事组成,但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细节、目的或背景的故事类型。
*歌词情节: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情感和情绪的发展。故事探索了周围的生活,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讲述了给予与接受、家庭之爱和邻里之情等道理。
剧情很有趣这部作品文笔温柔诙谐,带领我们进入一片小小的天空,一段充满爱、欢乐、悲伤、遗憾、泪水、生死瞬间以及最终永恒之爱的童年时光。幽默贯穿全书,不仅让孩子们开怀大笑,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捧腹大笑。
概括:
儿童故事的情节类型能够帮助作者自由地表达情感、思想,或重温童年回忆,而无需过多顾虑。源源不断的记忆或许并非按时间顺序排列,但却能帮助作者自由地表达对童年记忆的感受。这些情节往往吸引儿童,因为它们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的渴望。作家们也通过生动、贴近生活且相互关联的儿童生活画像,展现了他们在构建情节和塑造儿童角色形象方面的努力。此外,当代儿童故事中的儿童角色被赋予了他们独特的声音。尽管他们说话有些口齿不清,天真无邪,但他们却无比纯真、无忧无虑且诚实坦率。当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创造了一种专为儿童而设、属于儿童的语言体系。
第四章
艺术的时间与空间、语言与叙事:当代儿童故事的探索
4.1 艺术的时间与空间
艺术的时间和空间是艺术形式的范畴,它表达了艺术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方式。艺术的时间和空间是每件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抒情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如同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象一样,一旦进入艺术领域,便会被情感所照亮,经过塑造和重塑,最终成为蕴含作家创作个性的独特艺术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和空间有时以意象的形式出现,有时则作为一种艺术技巧。时间和空间始终相互关联,因此我们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在阐明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之后,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4.1.1. 艺术时间
4.1.1.1. 艺术时间的概念
艺术时间是指人们通过艺术世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细节和变化所感知到的时间。在艺术作品中,现实时间与艺术时间并不重合。这种不重合证明了艺术时间是根据人们感知时间的方式构建的。对时间的意识就是对人类存在的意识。对时间的探索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与生命。因此,在探讨艺术时间时,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表达方式,而是作者对时间的观念和理解。
4.1.1.1.1. 回波时间
在作品《过去总是美好的,但谈论过去却很困难》的艺术世界中,过去是一个典型的特征,而与过去共存也绝非易事。作者以写实的手法重现了过去,其中穿插着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的情感,以及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对童年的回忆。
4.1.1.1.2. 时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交织
讲述过去就是追寻逝去的时光,自传作者总是以当下的视角来诠释过去,因此自传中的时间往往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交织。透过人物的记忆,时间被撕裂成看似分离却又紧密相连的碎片:现在与过去相互交融、彼此缠绕,一部分现在被推回过去,一部分过去又被抛回现在。
4.1.1.1.3. 精确的时间
每位作家的作品中都蕴含着其人生经历的印记,而当作家从当下的视角书写过去时,将现在与过去交织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时间的精准运用,细致入微,赋予作品真实感和强大的说服力。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家的叙述之中,聆听他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故事。
4.1.2. 艺术空间
4.1.2.1. 艺术空间的概念
艺术空间是艺术世界的存在形式。如果世间万物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中:高度、宽度、距离和时间,那么没有空间就没有艺术形象,没有特定背景的人物形象也无从谈起。但艺术空间具有其特殊性。叙述者或抒情诗人自身也是从一定的距离和视角来看待事物。艺术空间是艺术家表达人物和某种人生观的创作产物。艺术空间是特定作者的世界模型,以空间符号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语言本身并不具有个人性,大多属于不同的时代、社会和艺术家群体,但艺术家用这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却截然不同——它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模型。艺术空间如同游戏空间一般,是一个封闭的现象。
4.1.2.2. 艺术空间结构
作品中的艺术空间是对世界图景的时间、社会和伦理关系的建模,代表了作者对世界秩序和选择的理解。
温馨友好的家庭氛围为儿童创作的自传的特点是与作者的童年经历相关,因此作品中的艺术空间也与作者的生活空间相关,即家庭空间、乡村空间和学校空间。
物体空间与童年相关的种种事物,会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作家们描写童年生活空间中的物品时,总是充满温柔、关爱和敬意。孩子们用纯真无邪的目光注视着家中的物件,那份纯洁和深情将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
花园空间童年不仅与家居用品相关,也与花园息息相关。小小的院子和郁郁葱葱的花园承载着许多童年时期快乐或悲伤的回忆。
4.2 叙述语言和语气
4.2.1. 叙事语言
语言是主导因素,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是构建文学作品的素材,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展现个性和本性的最真实途径。叙事语言不仅在叙事手法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表达作者风格、传递作者视角和个性的基本要素。叙事语言在塑造作品形象、表达作品思想内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每一位作家都注重选择合适的叙事语言,以塑造其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4.2。1。1。t 语言阮日安的儿童故事h
* 生命的语言:阮日英的作品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成语、谚语和格言,再次展现了作家作品中语言的贴近生活。丰富的语言和巧妙的运用,使阮日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笔下的人物不再仅仅是书页间的角色,而是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鲜活生动。这充分证明了一位伟大作家的丰富词汇量和卓越才华。
4.2.1.2. t 中的语言阮玉顺的儿童故事
* 越南中南部语言:阮玉顺运用了丰富而富有越南中南部地区特色的词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到代词,作家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用语。可以看出,在文学创作中对这些语言的运用,并非使作家显得像一位文化研究者,而是通过其语言艺术世界,阮玉顺以语言的艺术和沟通的艺术,唤醒了读者对越南文化价值的回归。
* 叙事语言融入了民间传说:阮玉顺的文字世界宛如一首旋律,能够深深触动读者的心弦,触及每个人灵魂深处,唤醒越南人与生俱来的神圣情感。正是这些童话般的语言,成为她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杰作的源泉。阮玉顺大量运用童话、寓言和传说中常见的词汇,如同点点星光,不仅代表着越南孩童的童声,更代表着整个越南民族的灵魂。
* 对话语言:阮玉顺故事中的对话语言稚拙可爱,既诙谐俏皮,又意蕴深远、温柔细腻。没有激烈冲突的言辞,只有分享感受、安慰鼓励、激励人心的话语,以及一些温和的提醒,没有丝毫居高临下、强加于人或对孩子说教的意味。
内心独白语言:在阮玉顺的儿童故事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以直接表达内心想法的形式出现,例如:我一直在思考,我经常思考,我疑惑,我想象……故事中的男孩梦境世界他每晚都沉浸在美梦中,翱翔天际。这也是阮玉顺用来唤起人物灵魂的艺术手法,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人物的心理。
4.2.2.G语气叙述
对于叙事作品而言,叙事语调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构成叙事作品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艺术家才华和独特风格的不可或缺的指标。语调是叙述者深刻反映人类生活现实的手段,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创作个性。因此,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调。找到合适的语调能够帮助作家讲述一个更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深刻地表达作品的思想。
4.2.2.1. 语气阮氏的儿童故事佛光
* 幽默的语气:阮日英拥有独特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诙谐幽默,读者在任何故事中都能轻易辨识出这种特质。幽默——儿童“如果不进行改造,任何成年人都无法‘模仿声音’。”作者运用多种元素营造幽默的氛围,例如魔法世界中人物、物品、咒语、书籍或主题的命名方式。郎比昂的故事词语的运用、表达方式、造句方式、看待问题或创造情境的方式……所有这些都为作家的作品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
*哲学语气:阮日英的这部作品也成功地展现了其哲学式的纯真基调,有时甚至略带夸张,这种语调常用于描写人物对自身成就的夸张态度。即便语调沉思冥想,读者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温和而深刻,因为这些结论往往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逐步揭示。
4.2.2.2. 语气阮氏的儿童故事纯角
阮玉顺为儿童作家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既引人入胜,又能给读者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
*亲切友好的语气:阮玉顺亲切友好的笔触,使得她的故事总是温柔细腻,触动人心,即使是悲伤的故事,即使是描写死亡的情节,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鸣。正是这种独特的笔触,造就了她独树一帜的风格——阮玉顺的风格绝无雷同。
*清晰的抒情语调:阮玉顺选择了合适的写作风格,即清晰抒情的语言。他以细腻的情感和诗意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同时,通过故事中叙事声音和语言的多样化,阮玉顺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无限的创造力,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亦是他间接表达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的一种方式。
概括:
视角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透视、观察点、焦点、平面、叙述者的位置……视角产生于叙述者与所叙述内容之间的关系。语调是叙事语言的灵魂,关于语调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人认同:语调是作者对文本中所描述现象的态度、感受、立场、思想和伦理,它决定了作者如何称呼、命名、使用词语、表达情感,以及感知远近、亲疏、尊重或随意、赞扬或讽刺的方式。每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语言和语调。
阮日英运用儿童世界特有的词汇,手法非常巧妙。这位作家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深入儿童世界,更展现了他驾驭和运用丰富词汇的娴熟技巧和细腻情感。
阮玉顺的儿童故事主要以人物的视角叙述。叙述者如同亲历者一般,直接见证事件,沉浸其中,描述、分析、解释、记录并表达态度、感受和想法。阮玉顺故事的叙事语言融合了童话和现代元素,营造出一种奇妙迷人的氛围。读者可以从孩子的视角中感受到童话般的魔力,这种魔力赋予了事件新的意义,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它实现了梦想,赋予了美好以魔力。
结论
对当代越南儿童故事诗学乃至整个儿童文学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多人协作。论文作者并不认为这是理解儿童故事的唯一途径,当然也并非最正确的途径,但这确实是作者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见解。希望在完成这篇论文之后,我们能够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有趣的文学领域,不仅关注儿童故事,也关注儿童文学的其他诸多现象。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