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多教授于1977年毕业于河内国家大学语言学院,并自1978年起在该学院任教。自完成博士论文以来,他便在阮太参教授的指导下,致力于越南语史的研究,特别是越南语历史语音学的研究。当时,越南语言学家对这一研究方向并不感兴趣。阮太参教授的一句话便引领他:“如今,历史语音学还有研究方向,我觉得你很合适,应该尝试一下。” 由此,这个方向便成为了他毕生科研的事业。直到1979年,他才进入河内国家大学,参加第一期副教授(现博士)培训,并始终坚持不懈地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回忆起最初的历程,他始终铭记并感激那些给予他知识和热爱越南语历史语音学研究的老师、前辈和教授们。他们是他的博士论文主导师阮太勤教授,论文指导老师组黄仲平教授、阮文楚教授,以及潘玉教授、范德阳教授、王禄教授、宫克乐博士……在故事中,他总是提到他的法国朋友,M.Ferlus 教授——前研究主任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下属的CLAO研究所,与阮富峰教授共同研究越南语音学。他勤奋“求师”、汲取知识,在国内文献和专家匮乏的背景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小。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阮太勤教授的建议下,Doi先生多次前往Phan Ngoc教授家中,向他请教H. Maspero著作中关于越南语音史的知识,Phan Ngoc教授正是从法语翻译了该著作。多亏了这些,Doi先生才得以顺利完成博士论文。Tran Tri Doi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实用越南语、语音学与历史语音学、越南语史、比较-民族语言史;,越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越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政策及语言教育问题及文化语言和地名学在越南。
教授,Tran Tri Doi 博士/照片:Thanh Long
陈智多教授求知若渴,尤其深知语音史研究者的责任在于追寻民族语言生活的根源,因此他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将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要研究越南史,必须了解这个民族。在对越南民族进行研究后,他意识到,民族研究仍然薄弱,存在诸多空白,缺乏足够的人才进行深入研究。他秉持着“语言学的目标是文化”(*)陈志瑞教授深知越南语史研究的领域是无止境的。1981年,陈志瑞教授仅骑着一辆统一自行车,用三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广平、河静、义安三省西部地区,亲眼目睹、亲耳聆听越南-芒语方言。在那次“赤手空拳”的旅行中,由于他主要依靠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他对越南-芒语族“了如指掌”。此后,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实地考察,认真记录笔记,认真查阅资料,丰富理论知识,解读语音历史问题,并为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政策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陈志多教授认为田野调查是研究越南语音史的重要科学方法。他的田野调查之旅或许永无止境。陈志多教授因其发现并恢复了莱宝文字,使其成为当地泰族的文字,被乂安省祥阳县的人们尊称为“莱宝王”。莱宝文字在19世纪末非常发达,但到了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它逐渐消失。1991年至1994年,两位教授每年都会与法国教授米歇尔·费吕斯(Michel Ferlus,法国国家语言学中心东亚语言研究员)一起前往乂安省,攀山涉水,探访南宝河上游的村庄。他们以独立、个性化的方式,逐字逐句地翻阅着保存在各民族家族中的珍贵古代文献,逐字逐句地阅读、比较和筛选。 2007年,教授们宣布恢复莱宝文字。目前,义安省昆强县和祥阳县有超过20万人将其视为泰文,并组织重新学习,以扫除文盲。不仅如此,陈智多教授还被人们尊称为“阿仁王”(King ARem)、“鲁克王”(King Ruc)。他从1980年至1994年的田野调查中,生动地再现了广平省阿仁、鲁克、马良三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状况,为保护和发展这些濒临消亡的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本书三个民族的经济文化地位面临消失的危险”(国家文化出版社,1995),我感触三点:一是这些笔记细致、真实,简洁、清晰,却又弥足珍贵;二是能够概括,将语言史、民族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逻辑性、严谨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三是全身心投入研究,不畏艰辛,不畏险阻,在“圣林毒水”中寻找最真实的资料。老师的实地考察也饱经“辛劳”。1983年,他去了查罗山口,之后在布泽县医院待了一个月,因为医生要监测脑部问题。1984年,他一度花光了所有积蓄,空手回到广平省宣化市的同黎站。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摇摇晃晃的自行车或专用车辆,例如U-oát、Gat66等车辆在林间小路上行驶。在旱季,阳光酷暑难耐,雨季路泥泞湿滑。把棉花放进瓶子里,倒上油,让棉花吸收,行走时不会洒出来;用的时候,把油挤出来,或者放一根灯芯进去……就这样,背上背包出发,有的旅行一去就是好几个月。但你必须去!只有去,才能看到当地管理者,才能给他们提建议,比如保护江河上游的森林;比如在1995年、1996年提出乱伦婚姻问题,以回应如何保护阿雷姆族的问题;只有去,才能了解偏远山区人民的艰辛和匮乏,了解教师的牺牲,了解他们在与饥饿和愚昧作斗争中所面临的挑战……所以,有时真的很累,但这位60多岁的教授,只要触到“痒处”,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就像在2012年,为了研究奠边省的文盲问题,他不远万里来到芒义,一个只有56口人的苗族村庄进行调查。即便如此,他每年还是要去实地考察3-4次。
照片:成龙
在理论方面,陈智多教授贡献了许多优秀的著作。在参与人数较少的越南语言史研究方向,陈智多教授的著作颇丰:越南历史教科书(草案)2005年。这是第一部以大学教科书形式系统阐述越南语起源问题,并与同族语言和方言进行比较的著作,概述并简要分析了越南语发展的历史阶段。他在著作《越南语音史》和《越南-芒语史》中发表了关于越南语音史和越南-芒语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声调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清音和鼻音化规则。越芒语族比较研究与历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2011),为越南语及同族其他语言的起源和语音史研究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总体理论体系中,陈智多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勤奋刻苦、成果丰硕的人。教材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1999)是越南唯一一部涵盖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总体方向的著作,涵盖语言状况、起源关系、使用现状、保护和发展政策等各个方面。此外,Tran Tri Doi教授还重点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之间,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与越南语及该地区其他语言之间的起源关系或接触关系。他通过研究古泰文的论文,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字保护的研究方向。他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教育政策的研究,并出版了三本著作。越南国家文化语言政策(2003),越南北三省少数民族山区语言教育现状 (2004), 越北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学校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2006 年,与 Nguyen Van Loc 合着)...
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之处是需要在国际专业领域广泛发布数据和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解读世界各地的语言现象。陈智多教授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界在历史语音学领域的专业交流活动。自1986年以来,他多次受邀前往法国探讨研究课题。他自称“平庸”的法语也源于与法国专家的合作经历。他的音频档案正在进行数字化,以使其成为全球通用的文献来源。他定期撰写论文并参加国际科学会议。2010年,他参加了法国南锡大学的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 2012年,他在日本国立语言研究所发表了一篇论文……Tran Tri Doi教授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最大的骄傲是,许多法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的学生都通过读他的书而声称自己是他的学生,用越南语称呼他为“老师”,尽管他从未教过他们。
我敢问您:您是否感到过孤独,因为至今无人能效仿您的语言研究方法?您笑着说:“……诚然,并非每个人都会贸然进入这个艰难的领域。但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找到问题的本质。幸运的是,您取得的成果已经并将继续为科学发展、实际应用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在越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研究方向和方法都非常需要。” 我仍然会想起一位教师的形象,一位敬业、自信、坚定的科学家,独自走在科研的道路上。然而,同事和学生的尊重和钦佩,国际研究机构的宝贵认可和支持,尤其是您去过的各地少数民族的珍贵关爱,或许让您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TRAN TRI DOI 教授、博士
+ 工作单位: 语言学系。 民族山区与红河流域发展研究中心。 + 管理职位: 语言学系主任(2004-2009年)。 语言学院越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系主任(1996年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民族山区与红河流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至今)。
1.首字母 */s,z/ et */h/ du proto Viet – Muong (PVM) 以及越南人的变化,《孟高棉研究杂志》,曼谷-达拉斯,(25)1996,第 263-268 页。 2. 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9,2000。 3. 越芒语族历史比较研究的几个问题),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越南历史教科书(草案),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5年,2007年;增补重印越南历史教科书,越南教育出版社,河内2011。 5. 越南语系(越南的语言家族),国立大学出版社,河内 2015 年。
+ 项目科研鼓励奖恩古人的民间故事越南民间艺术协会,1993年。 + 项目科研鼓励奖广平省的阿伦族、鲁克族和马良族正在消失吗?越南民间艺术协会,1996 年。 + 项目荣获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越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发展越南民间艺术协会,1998年。 + 项目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B关于作品《当行》和清化瑶族会议桌越南民间艺术协会,2008 年。 + 项目科研成果二等奖B泰芒族谚语和习语(乂安省 Tuong Duong 语)——双语越南民间艺术协会,2010 年。 + 项目科研成果二等奖B泰芒族谚语和习语(乂安省 Tuong Duong 语)- 双语第二卷越南民间艺术协会,2011 年。 |
作者:理学硕士 Le Thu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