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陈国旺教授致力于在大学层面开设旅游培训课程。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21:59
陈国旺教授曾在自述中说,他生来就肩负着“山火”的使命。白天,当旅人漫步山间,看到山上升腾的火焰和袅袅炊烟,便会感到一丝温暖,仿佛远处有一片温暖的屋檐。夜晚,高山上摇曳的火光如同明灯,照亮了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旅人,让他们得以安心地叹息,心中充满信念。凭借其卓越的科学才能,他以智慧之光,通过言谈、写作、表达、教学等方式,深深吸引着听众,并开拓了包括旅游科学在内的新领域。
GS. Trần Quốc Vượng với sứ mệnh khai mở đào tạo du lịch ở bậc đại học
陈国旺教授致力于在大学层面开设旅游培训课程。

1. 引言

现代世界瞬息万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也因此更加追求娱乐和探索,将其视为恢复精力、舒缓精神的活动。人们渴望放松,也向往异域风情,乐于探索和学习新事物。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服务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更通过生态旅游帮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通过文化旅游加深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使旅游业本身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越南,经济格局从受补贴的官僚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并接受多部门合作,这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越南积极拥抱并发展“开放”的经济发展方向,也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正因如此,旅游科学应运而生,旨在培养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其拥有沉稳自信的心态去应对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为其提供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此外,旅游科学也为对该领域充满热情的人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机会,有助于旅游理论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应用。陈国旺教授很快意识到了上述价值;他始终秉持着探索和开拓新方向的精神,从越南最大的社会科学教育机构——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旅游科学系成立之初就一直陪伴在侧,见证着这所创新型应用科学学院的成长。

2. 从概念上讲……

从语义学角度来看,西方旅游概念主要围绕两个词展开:旅游(旅游)游客(旅行者)学者威廉·F·西奥博尔德全球旅游(1998)认为 Tour 一词源于拉丁语。托纳雷和/或希腊语托尔诺斯表示圆、围绕中心点的闭合运动或坐标系。后缀主义是行动、过程、行为的特征形式或品质要素;后缀-ist指代执行这些动作的人。将这些语言要素结合起来,我们就能简单地理解为:旅行是指沿着闭合的环形路线移动,从一个点出发,最终返回到该点。执行此行为的是游客。

当代概念将对旅游的理解划分为许多方向。法国A. Houlot(1961)学派认为……旅游源自阿拉姆语,阿拉姆语是一个拥有3000年历史的亚非语系语系,希伯来语也属于该语系。因此,源自图尔指的是人类的探索、发现和迁徙,最早见于《圣经》对摩西前往古代迦南地(今西亚)的描述。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词……旅游源自盎格鲁-撒克逊人撕裂该词自 12 世纪以来一直用来指有确定返回的旅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被用来指以了解文化、文明、积累更多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统治为目的的探索航行(M.Korstanje,2007)。

陈国旺教授并不否认西方的解释,但他对旅游的概念持有更为东方的视角。他认为“旅游”一词源于汉语,是中越语词汇。查阅其汉字原文(Ly Lac Nghi 和 Jim Waters,1997):其中“游”字写作“遊”,其旁部“氵”或“辶”暗示着如同流水般流动、行走。我们可以将其粗略地翻译为“游”、“走”、“行”。“历”字写作“時”,可以翻译为“史”、“行”、“行”,意为历史(即过去)。因此,在他看来,旅游的本质是……走出去体验

被越南历史学家誉为“飞鸟”的陈国旺教授,在看待旅游概念时,有着非常“考古学”的视角。他认为,人类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会行走,那时他们已经能够双腿直立。起初,他们行走是为了寻找食物,后来是为了工作、娱乐,或者在娱乐的同时兼顾工作。这种直立的姿势奇妙地使人类能够同时做两件事:行走——移动,以及观察——由于身高的增加,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凭借这种灵活的移动方式以及“放眼远方”的需求,人类逐渐遍布世界各地。当时的旅行旨在开发新的土地,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如今,人类之间存在着“他者”的概念,这种概念的界定源于个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共生方式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促使人们渴望前往与“熟悉乡村”截然不同的地方。我们去探索不同环境,尤其是与我们以往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是为了了解那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化解熟悉与陌生这两种心理特质之间矛盾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和制度的发展,旅行的范围越来越广,时间越来越短,地球上值得一看的风景也越来越多。旅游变得极其流行,因此,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学院教授陈国旺及教职工在中国进行考察访问期间

3. 来参加培训……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国家开始迈向新经济转型之际,据陈国旺教授回忆,在当时这片狭长的土地上,旅游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还是一片全新的领域。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旅游教育就像是新书,仿佛刚从印刷厂出来还带着些许热气,人们难以分辨书页是否已经泛黄,封面是否脱落,缝线是否磨损。他这样比喻,是为了说明当时旅游学院肩负的重任。陈国旺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和学院首届培训与科学委员会主席,并着手创建了四个系:旅游酒店系、旅游经济系、生态旅游系和旅游文化系。在1995年,旅游学院是当时唯一获得教育培训部授权,可以授予正规旅游学士学位的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证明自身能力(这其中陈国旺教授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该学院继续承担着旅游研究生培训项目的责任,第一期课程于 2003 年开课。

他强调,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发展方向,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旅游学院的课程建设。他认为,课程必须涵盖学生就业前的全面知识,提供第一手的旅游实践经验,包括如何维护商业关系(旅游中的文化礼仪)以及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例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等。

他尤其重视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层面,因为他坚信文化与旅游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大要素。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旅游学院作为一所专业的培训和研究机构,其优势就在于文化。这也是该学院成立之初的重要方向之一。学院将知识与越南美食、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服饰文化、语言文化、旅游文化、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责任感,并对旅游业形成全面、健康的理解。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本国及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将这些价值传递给游客,帮助外国游客欣赏越南音乐,并帮助越南游客在异国他乡尽情享受旅行体验。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应用的先驱,他认为旅游科学也不例外,因为该领域与其他许多研究领域都有联系。这种多学科性质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研究需要对生物学、环境和社会责任有所了解。他还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学习第二甚至第三门语言,包括汉喃语,因为越南过去的大部分有形文化遗产都是用汉喃语刻写和使用的。这既是对下一代学习外语重要性的警示,也是对保护传统价值观并将其应用于现代旅游工作的敲响警钟。

陈国旺教授为旅游学院第40届毕业生送行。

4. 以及教学工作

这既是学生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教师的角色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初期略显“摸索”和“迷茫”的阶段,因为学院的首批讲师本身并没有接受过旅游研究方面的专业训练。旅游学院讲师们的努力在于不断夯实基础,更新旅游活动的趋势、变化和发展动态,并将这些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为学院充满热情的“羚羊”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迈出稳健的步伐,自信地进入专业的旅游领域。作为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他积极带领学院教职工进行交流、研究,并努力推动与本地区乃至欧洲开设旅游专业课程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他认为这对讲师们大有裨益。但它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实习和交流项目在国际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征服知识新高度的门票。

此外,他还指出,旅游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并精通世界地理、东南亚地理,尤其是越南地理,并将其与环境知识和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他认为,越南的自然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造就了越南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维方式。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往往与风景名胜相连,因此游客在游览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参观历史文化遗迹。陈国旺教授在谈到向学生教授旅游文化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此背景下,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明显不同。因此,旅游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因应尽义务和获得利益而产生的各种行为(包括游客、当地社区、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等)。旅行之后,我们思考,越南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旅游专业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该如何理解“优雅”、“礼貌”以及“文明”(经验、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的理解)这些品质。这既是专业人士的知识、良知和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他们对待客之道、旅游业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理解。

旅游教学旨在介绍美好、美丽、奇特和独特的事物,但他认为,讲师还必须让学生了解目的地当地环境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正因如此,他们所带领的游客以及当地居民才能意识到如何保护、维护和进一步弘扬当地自然和人文价值,并积极减少和消除可能影响旅游资源外观或内容的负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证明上述想法,作为年轻旅游培训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亲自授课,孜孜不倦地将多年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院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非常幸运地聆听他以“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的风格讲授文化旅游,他拥有走遍全国、游历世界各地的丰富经验。

5. 结论

陈国旺教授曾在自述中说,他生来就肩负着“山火”的使命。白天,当旅人漫步山间,看到山上升腾的火焰和袅袅炊烟,便会感到一丝温暖,仿佛远处有一片温暖的屋檐。夜晚,高山上摇曳的火光如同明灯,照亮了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旅人,让他们得以安心地叹息,心中充满信念。凭借其卓越的科学才能,他以智慧之光,通过言谈、写作、表达、教学等方式,深深吸引着听众,并开拓了包括旅游科学在内的新领域。

自雄鹰收拢双翼、停止飞翔之日起,已过去十年。但对于他的几代同事和学生,尤其是旅游学院而言,他的形象如同北欧神话中连接宇宙九界的伊格德拉西尔树一般,永恒不变。文化研究、古代史、语言学、艺术、考古学、旅游学……正如那九个世界。学生、同事、知己、朋友、亲人,他们拥有形形色色的个性和特质,也如同那九个世界。这些看似独立的事物和个体,围绕着这棵参天大树而共存,依偎在它宽广树荫之下。所有人都视他为强大的支柱,无限的纽带,他坚强、果断、富有创造力,同时又充满宽容、深邃和善良。

作者:理学硕士。潘光英 (Phan Quang Anh),副教授。 Tran Thuy Anh 教授、博士

该文章总评分为:7 分(满分 5 分,共 2 条评论)。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