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YLA: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的社会参与(以义安省部分乡镇为例)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01:53

作者姓名:Thi Mai Thuong 先生

论文题目: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的社会参与(以义安省部分乡、坊为例)

论文领域: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 代码:62 31 03 01

研究生培养单位名称: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1.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越南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的社会参与情况,为社会政策制定者增加实用文献。

1.2.研究课题: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的社会参与。

2. 研究方法

2.1.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重点分析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社会参与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等理论视角的相关文献,这是形成课题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础;第二,对世界及越南移民工人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

2.2.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旨在对课题的各项内容中某一问题的具体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寻、发现或解释,补充定量研究的成果。具体来说,本研究选取了20个案例进行访谈,其中包括10名输出固定期限合同工人和10名返乡个体户农民工。深度访谈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2.3.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中,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该主题的量化信息。此项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是出国务工回国人员,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出国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农民工。该议题确定调查样本数量为306张选票。作者的抽样方法是非概率性的,问卷分发方法为方便随机选择。作者在义安省的多个公社和坊收集了数据。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主要结果

- 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社会参与研究提供较为完整、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资料。

- 介绍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概述。

- 描述现状并分析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重新融入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

- 评估海外归国人员参与社会组织、工会、社区活动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 提出一些增强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社会参与的解决方案。

3.2.总结

——回国务工人员平均年龄大多比较年轻(36.2岁),处于活跃劳动年龄。这对于引导使用该劳动力资源的政策是一个优势。

- 本研究中的大多数回国务工人员回国后都遇到了就业困难。地方有关部门对这一群体的就业信息引导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返乡务工人员的经济活动仍然主要依靠自身能力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市场信息指导。

- 回国一至两年内的工人比以前回国的工人找工作更困难,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有关国内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目的国和海外工作期间的收入与回国工人的就业相关。

- 本研究中返乡工人参与社会团体/组织的程度比较模糊,因为他们返乡后最关心的仍然是经济活动。他们倾向于积极参与并更加依赖非正式社会团体,而不是正式的当地社会团体和组织。地方官方社会组织/团体对海外务工人员回国后的关心和支持不够积极。返乡务工人员与其所参与的非正式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精神交流和就业信息分享。

——海外归国务工人员参与当地社区活动的情况尚处于“参与不积极”的水平,没有得到社区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回国一两年内的工人没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好重新融入家乡日常生活的心理准备。此外,低收入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也低于高收入农民工。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Thi Mai Thuong 先生

论文题目:海外归国农民工的社会参与(以义安省部分乡、坊为例)

科学分支:社会学

主要的:社会学代码:62310301

研究生培养机构名称: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 宗旨和目标

1.1.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明确越南海外归国务工人员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为社会政策制定者提供实用文献。

1.2.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海外归国农民工的社会参与

2.研究方法

2.1.文献分析

本研究重点分析以下关键内容:一是社会参与理论观点的相关文献,包括社会参与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等;这是形成论文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础;二是世界及越南回国务工人员理论研究与实践。

2.2.深入访谈和案例研究

深度访谈是为了在论文的各个内容中寻找和发现或解释某个问题的进一步具体维度,以补充定量调查的结果。本研究共访谈了20个案例,其中包括10名在海外务工的正规农民工和10名回国的非正规农民工。采访于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进行。

2.3.问卷调查

在本论文中,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定量数据。该方法针对的是重点对象群体,即海外回国农民工,包括正规农民工和非正规农民工。样本包括 306 名受访者。抽样方式为非概率抽样,问卷发放为方便随机抽取。作者在义安省的一些公社和坊收集了数据。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主要成果

- 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为研究回国农民工社会参与问题积累较为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 介绍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地点概述。

- 描述和分析海外回国务工人员重新融入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 评估返乡农民工参与社会群众组织和社区活动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 提出提高海外归国务工人员社会参与度的建议。

3.2.结论

——农民工回国年龄普遍较低(平均36.2岁),处于劳动年龄高峰。这对于利用这些劳动力的政策导向来说是一个优势。

- 本研究中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返乡后都面临着就业困难。地方主管部门对这一群体的就业信息提供作用还不够。返乡农民工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以及家人、朋友获取劳动力市场信息。

- 对于返乡劳动者来说,由于无法获得国内市场的劳动力信息,返乡后头一两年找工作比早期返乡的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困难。此外,就工作而言,目的地国和国外的收入与移民工人回国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相似。

- 本研究中返乡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和群团组织参与程度较低,因为他们最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他们参与当地非正式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依附性高于参与当地正式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地方群众组织/官方团体对返乡农民工的关心支持不够积极。 返乡农民工与其所参加的非正式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主要表现为精神交流和就业市场信息等。

——返乡农民工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但不够“积极”,尚未得到社区和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对于返乡一两年后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并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好重新融入当地日常生活的准备。此外,收入较低的返乡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的次数也比收入较高的返乡农民工少。

作者:乌什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