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一位毕生致力于人类学教育和发展事业的人。

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 08:54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一名教师、科学家、教授、博士、人民教师的潘友达,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奉献给了人类学。同事和学生发现他才智敏锐、富有创造力,并且具有真正的科学家和教师的聪明才智。
Người trọn đời vì sự nghiệp giáo dục và phát triển ngành Nhân học
一位毕生致力于人类学教育和发展事业的人。

1954年,他被派往河内文学大学学习。 GS 本人。陈文饶建议他学习民族学,从此民族学就成了他的职业。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被转入研究生院,研究课题为:“M 语族越南北部的高棉人”。这篇论文于1963年在罗蒙诺索夫大学进行了答辩。这是越南研究生在民主共和国体制下首次在国外进行民族学博士论文答辩。

在他的民族学探索之旅中,他的足迹遍布越南的许多地方,从龙姑(河江)到Xom Mui(金瓯)。作为他的学生,30多年前,我有幸听他讲述许多民族的田野记忆,许多难忘的味道和回忆,从同文高原苗族人民的唐罾和门门菜,到龙姑峰罗罗族人民的铜鼓回响,从西北芒族人民的特色酸笋煮青蛙的味道,到长山地区德族人民的芋泥饭,到广平西部地区宗隆村的香喷喷的鸡肉粥锅,还有未加工的整肠……他讲述了与胡伯伯见面和关于色拉望的疑问,这些难忘的记忆给了他研究道路的力量。

人民教师潘友达教授博士——人类学领军科学家,

历史系主任(1970-1975),河内理工大学校长(1985-1988)/摄影:Thanh Long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潘友达教授成为人类学领域的顶尖教授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族群、民族共同体及人类学理论问题;越南各民族文化、文化与发展;越南、东南亚及世界的民族进程与民族关系;以胡志明思想为指导的我党和国家的民族学与民族政策;婚姻和家庭史。

教授已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著作。潘友达从研究的理论问题到总结我国民族学研究的问题,论述了民族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越南民族学到世界民族学问题;从文化与发展到民族学教育与研究的需求,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路线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从我国和世界上的民族关系及紧迫问题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问题;从促进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到应用研究……他的研究著作,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保证了理论的深度、思想的原则性、应用的现实意义。

作为领先的民族学家之一,他的研究问题为越南民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是第一位编写教科书的越南人。民族学基础(1973 年)从事研究和教学。 20 世纪 90 年代,他的许多研究著作继续回应民族学研究的要求,人类学在研究成果和对国家发展要求、区域和国际一体化的新认识的基础上。

人民教师潘友达教授博士于2008年庆祝其80岁生日

潘友达教授的科研工作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对我国历史上和现在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研究和总结。他很早就提出将共同发展原则纳入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也体现在越共九大文件中。他的整个研究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地考察民族关系的问题。他认真研究世界各国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指出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对进一步加强当前民族关系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建议。

潘友达教授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越南民族社区、文化和发展的研究。他的30多篇研究著作涵盖了该领域的许多问题。你能看到这个项目吗?20世纪越南少数民族的发展是一部具有概括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著作。 GS。潘友达也是第一个最全面概括我国各民族主要特征的人。他还介绍了参与制定确定越南民族构成标准的研究情况。这些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付诸实际应用。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他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共同研究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建国和保卫国家时期——雄王时代。他的民族学研究成果对揭示当时我国的自然、社会制度以及乐越文化在东南亚文化中的作用做出了贡献。

在潘友达教授的研究著作中,从泰语族到孟高棉族居民,从苗瑶语族到汉藏语系居民,从越芒族居民到南岛语系居民……许多民族的历史文化都被展现得十分生动和令人信服。在考察越南各族群文化时,他把越南各族群文化置于地区和世界文化关系中,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已在许多大学和国际会议上发表。

他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树立了典范,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考察各民族传统文化时,他深入分析并指出,哪些文化因素不会造成阻碍,哪些旧的、过时的价值观会阻碍发展,需要改变。同时,他也指出,各民族的文化价值是永恒的或相对永恒的,需要加以保存,以丰富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

人民教师潘友达教授在2010年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办的越南人类学研究与培训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图片:Thanh Long

作为婚姻家庭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对万侨族的婚姻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三个氏族联盟的痕迹。他还深入研究了系统痕迹。中部高地的婚姻平等;婚姻居住规则以及混血制度;用科学发现追寻埃德族的踪迹,为研究人类历史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为越南各民族婚姻家庭法的贯彻实施做出积极贡献,建设符合发展规律的新文化生活。

作为教师,他参与培养了数千名民族学、历史学学士,指导了数十名博士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他还直接在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民族委员会、国会民族委员会以及大学讲授干部培训课程……并参与在世界多所大学讲授越南民族问题,如:罗蒙诺索夫大学(苏联)、洪堡大学(德国)以及许多国际科学会议。

他发表了 100 多篇研究著作,其中包括 9 部专著,特别是:东南亚民族节日文化(主编,1992 年);越南各民族丰收节编辑,1994);泰国越南文化(与 Ca​​m Trong 合著,1995 年);我们父辈的历史利用政策(主编,1998 年);越南民族学的几个问题(1998年);为越南民族学研究做出贡献(2003)......他的许多研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国际科学期刊和杂志上,如:苏联民族学(1961年); ASEMI(1978),国际会议论文集……英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他曾担任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越南文化在区域和民族文化细微差别的发展中(1990-1995年)当今世界和我国各民族、各民族之间关系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民族政策(1995-2000 年)。

教师、科学家潘友达是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是为国家大学和科学事业,特别是河内国立大学的辉煌做出贡献的人物之一。

教授、医生、人民教师潘友达

  • 出生年份:1928年。
  • 家乡:Thua天顺化。
  • 196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国立罗莫洛索夫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
  • 1963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国立罗莫洛索夫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副博士学位。
  • 1980年被评为副教授。
  • 1996年被认定为教授。
  • 1992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2008年荣获人民教师称号。
  • 在校工作时间:1964-2000年。

+ 工作单位:历史系。

+ 管理职位:

河内理工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 - 1975 年)。

河内理工大学副校长(1977年至1981年)。

河内理工大学代理校长(1981年至1985年)。

河内理工大学校长(1985 - 1988 年)。

  • 主要研究方向:越南共产党民族政策;越南各民族关系;原始社会;越南各民族的婚姻家庭;越南的文化与发展。
  • 典型研究工作:

民族学基础,大学与职业高中出版社,1973年。

越南民族学的几个问题,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1998年。

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细微差别(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当前民族关系亟待解决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家政治出版社,2001。

越南封建国家政府的民族政策(X-XIX)(合著),国家政治出版社,2001年。

为越南民族学研究做出贡献,国家政治出版社,2004。

  • 典型的科学奖项:

+ 2005年因该工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越南民族学的几个问题(1998)

+ 越南民族学协会奖。

+ 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新闻奖。

 

作者:林巴南博士副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