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老师很严格但很真诚

2015年9月27日,星期日,22:55
在40多年的研究和教学中,他深入研究了农业民族学、越南岱族-泰语族群、民族关系以及亚洲各民族等多个领域。他在民族学领域的不懈努力成果斐然:著作约百部,包括民族学通用教材、专著、杂志论文以及国内外会议的学术报告。
Người thầy nghiêm khắc mà chí tình
老师很严格但很真诚

永生难忘的回忆

写一篇关于科学家的介绍文章很难,写一篇关于自己老师的介绍文章就更难了,尤其是我在年龄和职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他。

根据他的证件,他出生于1949年。占星书籍上说,这一年出生的人通常脾气暴躁,但冷静得很快。做了他二十多年的学生后,我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至少对他来说是这样。

我并不认为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或许用严厉而直接来形容他的性格更为准确。和他的前任们一样,他相信“如果你养育孩子却不教导他们,那是你的错;如果你教导孩子却不严格管教,那也是你的错。“[如果你不养育某人,那是父亲的错;如果你不严格教导某人,那是老师的错。也许正因如此,在他的学生(至少是我这一代及更早一代的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但无论他如何掩饰,我仍然能从他严厉对待学生的态度中感受到“爱”这个字眼。1997年底,我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很幸运能有他做我的导师。由于缺乏经验,我“天真地”在批准研究计划之前就去实习了。说实话,当时我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忘记这么基本的操作。或许是渴望远行的心理作祟,或许是即将“长大成人”的学生那种“搞科研”的冲动,又或许是西北泰国女孩的美丽(我从他的讲课和其他老师的描述中想象出来的)让我“着迷”,于是我立刻“收拾行囊”,在农历新年假期离开了河内,沿着公路前往白泰莱州府的峰寿县芒索镇。

副教授、博士、优秀教师 乐思娇

一个月的田野调查结束后,我回到河内,依然悠闲自在,对老师的话置之不理。一天晚上,我遇到了一个同学,他正是我的导师,他一副刚丢了奖学金的样子,僵硬得像刚丢了奖学金似的。他拉着我去了胖子芝的越南粉店,点了一瓶酒,还要了一些锅底剩下的骨头(我们管这叫“掘墓骨”)。他说:“我死定了”,老师把我“打”得够呛。临走前,我已经确认了提纲,向老师汇报了情况,尽了全力,却还是被老师“羞辱”了一番。说实话,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我当时顾不上朋友,只顾着自己。

交论文那天,老师非常生气,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感觉自己像坐在滚烫的沙子上一样难受。我当时觉得这次肯定比上次那位朋友更“丢脸”。还好,老师看完论文后只是温和地批评了我一句:“你写得不错,要是去实地考察前能跟我一起做些准备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我明白了他对我和学生的心意。

后来,我还了解到,他也曾默默地以各种方式帮助过许多人。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出于某种原因,人们都“心照不宣地忘记”了这些恩情。他很少在意,我也从未听他责怪过任何人。

他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觉得他是个难以相处、冷漠的人。只有那些观察力敏锐、真正了解他的人才能明白,他其实是个内向而感性的人。或许正因如此,在他挚友去世后,他才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那天我们去拜访他,老师和学生们静静地坐在几瓶啤酒旁,几个小时都喝不完,他们不停地拿起又放下。那时,他的眼神忧郁,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有人说他太执迷不悟、太软弱。我不这么认为。他更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理智,但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控制自己的内心呢?

我觉得那本占星书有一点说得没错,至少对他来说是这样。那就是,他确实被认为是一位聪明且能言善辩的人。如果你读过他的文章,很容易就能发现他思路清晰、系统透彻,文笔精准幽默,用词既科学又非常“接地气”。我真的很喜欢他那种“有点傻气”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不会让读者或听众感到枯燥,反而会引发思考,让人在彻底理解之前产生疑问;这种风格如果不够“有力”,很容易让人感到困惑……

他说话幽默风趣,总能用言语逗乐他人,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大学时,我们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节日期间没完没了的演讲。然而,他的演讲总能给听众带来轻松愉悦的笑声。他非常擅长将枯燥的口号转化为亲切、幽默的表达。

对民族学的贡献

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人类学系现任常任讲师中,副教授黎士教博士是工作经验最丰富的。他于1973年毕业于河内国家大学(四年半制课程),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讲师。1983年至1987年,他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四十余年的研究和教学生涯中,他深入研究了多个领域,例如:农业民族学、越南岱依-泰语族群、民族关系以及亚洲民族。他为民族学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的成果包括: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超过100部作品,包括教科书普通民族学他撰写了专著、杂志文​​章、国内外会议科学报告。他还指导了20多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70多名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指导了30多名学生撰写科学报告(其中包括2名个人和1个学生团队获得教育部三等奖)。

他不仅从事教学工作,还多年参与管理工作:担任历史系秘书十余年,历史系副主任八年,民族学系主任八年,四届越南民族学协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越南民族学协会秘书长。他还是泰学计划的四位创始人之一(其他三位是学者甘强、甘仲和黄良)。

凭借如此全面的贡献,他于2001年荣获总理颁发的功勋证书,表彰其在工作中取得的诸多成就,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做出的贡献;他还两次荣获河内国家大学校长颁发的功勋证书(1999年:表彰其在河内国家大学的培训、教育、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2001年:荣获1999-2000学年基层优秀教师称号)……尤其是在2012年,他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这是对他40多年来“培养人才”事业所做贡献的恰当认可。

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和科研经历,使乐思教副教授的人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他职业生涯的初期到200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他作为一位严谨称职的教师和一位细致敏锐的科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二阶段从2000年代中期至今,人们看到他焕发出新的活力,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更加“真实”。似乎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副教授、博士、优秀教师 乐思娇

  • 出生年份:1949年。
  • 家乡:清化。
  • 1973年毕业于河内大学历史系。
  • 专业:民族学
  • 1987 年获得苏联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 1992年被授予副教授职称。
  • 2012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在校工作时间:1974年至今。

+ 工作单元:

历史系(1974-2010)。

人类学系(2010-2015)。

+ 管理职位:

历史系副主任(1996-2004)。

文化人类学系主任(2010年至今)。

  • 主要研究方向:越南泰语族群;农业民族学;越南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普通民族学。
  • 典型科学著作:

+ 课程资料普通民族学(主编)(重印 18 次)。

作者:阮公涛 理学硕士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