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光仁于1929年出生于广义省。他于1963年毕业于河内大学,1982年成功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被授予副教授职称。
多年来,武光仁在河内理工大学专门从事越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教学。自1981年起,他还承担了东南亚文学的教学工作。在授课内容方面,他自1982年起开设英雄史诗类文学讲座;自1985年起开设民间文学流派研究课程。

武光仁(1929-1995),副教授、博士、功勋教师。他是一位民间文学研究员,曾任民间文学系主任(1990-1992)。
武光仁年轻时曾在中部高地战场上当过兵,也当过平民。1948年,在当地青年运动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位年轻的知识分子兼党员武光仁“仿佛踏着云,头发随山风飘扬”,来到切奥雷族(原属多乐省,现属嘉莱省阿云巴县)担任地区政委。在那里,他身着缠腰布开垦田地,削尖尖刺杀敌,一边在田间捕鸟一边与村民们唱歌玩耍,在村里庆祝姆南通节,并在村社的公共屋里聆听长者们讲述故事。看着这位皮肤黝黑、嘴唇厚实、头发僵硬的年轻人,中部高地的人们忘记了他是一位毕业于顺化中学的学者,反而认为他是博克朗的儿子,或是丹山叔叔、丹山侄子的几代后裔……正是他与中部高地的血缘关系,赋予了他编纂这些文集的知识和灵感。大山地(1972年)南方民族的民间故事(1976年)卡图民间故事(1978年)霍河民间故事(1984年,1988年)尤其如此中央高地民歌(1976年,1986年)。
无论这些素材是他自己收集的,还是选自他之前发表的作品,读者仍然能够从中辨认出武光仁的个人风格。例如,大坝这是他受金东出版社委托编纂的儿童故事集。但他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既展现了中央高原山林的细微之处,又适合学龄儿童的思维方式。或者阅读中央高地民歌即使最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武光仁在这本书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理解。本书的资料来源广泛,其中一些是由他人收集,并由武光仁根据内容和艺术价值精心挑选;大量作品由他人收集,武光仁负责协调翻译或编辑;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他本人收集或翻译成通俗易懂语言的文章。在我国民俗学研究团队的现状下,尤其像武光仁这样拥有学位和学术头衔的学者,其著作更是难能可贵。
除了以中部高原各民族的民间故事和歌曲集为主要灵感,以此报答九年抗战期间照顾他的人们之外,武光仁还将他的视野扩展到投影 – 泰河民歌(越北民族出版社,1972年)。这是他1977年高平实地考察后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联系了……四朵樟花(老挝民间故事集,金东出版社,1970年)英雄洪京通(《韩国民间故事集》,同塔出版社,1989年)。这些故事集不仅帮助越南读者熟悉东南亚和北亚邻国的民间传说遗产,也构成了他未来研究方向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编辑和汇编不仅服务于读者,也是民间文学研究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久以前,尤·米·索科洛夫教授写道:“民间文学研究者不能同时担任收集者,直接调查民间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方式,这种时期必须被视为过时的。”俄罗斯民歌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光仁的确是一位真正的民俗学家。他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民歌,都不仅仅是纸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乡村生活鲜活的气息和文化活动的活力。正是基于这种真实感,他后期的理论著作不仅没有沾染“灰色”,反而像生命之树一样“清新翠绿”。
武光仁的理论著作比他的文字作品更有说服力。越南中部高原各民族的英雄史诗(《文学杂志》,1987年第4期,第5-21页)。本文是武光仁博士论文的扩展总结,该论文于1982年3月22日在河内理工大学成功答辩。也可以说,本文是他多年战场生涯和求学经历的结晶。文中可见,武光仁不仅能从村中长者的口中领悟史诗的精髓,还广泛涉猎越南语、法语和俄语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他通过优美的意象、语言、韵律、音乐以及诗歌的表演方式,分析了这一独特的诗歌体系。这既是武光仁的乐园,也是某些人难以逾越的禁忌之地,因为鲜有人能克服语言障碍。在文章的结尾,武光仁转向类型学方法,呼吁同事们“将所提到的研究对象置于类型学比较的层面上,与相关民族的史诗进行比较,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由此可见,武光仁已超越了中部高原少数民族忠诚的记录者、民歌故事的记录者的身份,成为文学和民俗文化的理论家。他不再是田野间奔跑的鹿或松鼠,而是化身为翱翔天际的雄鹰,目光投向四方,“望北,望南,放眼全球”,拥有既具体又全面的视野。他的才能在大学教科书中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现。越南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大学与职业高中出版社,1983年,475页)。时至今日,本书仍然是系统介绍越南少数民族文学文化遗产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其意义已超越了学校教科书的范畴,成为需要学习上述内容的参考书。正如武光仁在开篇所写:“这本《越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教科书》以越南文学史的总体方向为框架,同时从各民族的特点出发,着重阐述少数民族文学对越南民族文学整体的贡献”(第10页)。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因为正如诗人农国禅所说,50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就像一座百花齐放的花园,土壤极其多样”。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武光仁采用了比较类型学和历史学的方法,以越南社会整体的普遍性为基础,同时兼顾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来寻找和解释“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第10-11页)。
谈到武光仁副教授对越南少数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化的贡献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他的一些短小精悍、及时性的文章,这些文章旨在“赞扬和鼓励文化艺术领域的积极因素,批评和谴责消极、有害的表现”。
这些就是文章。殖民研究者眼中的少数民族民间传说(1974年)美国帝国主义文化阴谋中的少数民族民间传说(1991年)越南民间文学中越南民族家庭的反华扩张主义声音(1983)。这些文章发表于越南特定的政治时期和背景下,展现了科学家武光仁的公民意识。时至今日,这些文章中的许多论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不禁要批评一些学者,他们同时也是军事官员、主教或法国官员,在收集和出版越南中部高地和西北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时,缺乏客观性、不诚实,甚至有时故意篡改文献。利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化服务于统治政策的做法一直持续到美国帝国主义和南方傀儡政权时期。因此,武光仁的上述文章是必要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读者们都喜爱武光仁,喜爱他为人真诚,喜爱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多年来忠于党的纯粹品格。对于那些亲身接触过武光仁的人来说,这份敬意更是与日俱增,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他在数千场大学讲座中倾注的心血,指导过数百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数十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
1995年1月27日,教师兼科学家武光仁离开了人世,带着无尽的命运。但党、国家和科学界从未忘记他。2000年9月1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签署决定,授予他国家奖,以表彰他所做出的贡献。越南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不仅他在永恒世界的灵魂感到欣慰,国内外民俗文学研究界也为此感到高兴。
|
副教授、博士、优秀教师 武光勋
+ 工作单位:河内科技大学语言学系。 + 管理职位:民间文学系主任(1990-1992 年)。
四朵樟花(老挝民间故事集)金东出版社,1970年。 年轻人(各民族民间故事集)金东出版社,1972年。 南方民族的民间故事(两卷,选编)。文化出版社,1975-1976年。 中央高地民歌(编纂并作序)。文化出版社,1976年;1986年重印。 科图民间故事(编纂,导言)。文化出版社,1978年。 了解老挝文化历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二卷。 越南少数民族文学(大学教材)。大学和职业高中出版社,1983年。 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系(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负责出版,1982年。 科霍民间故事(编纂,导言)。文化出版社,1984年;1988年重印。 老挝文学史(编)教育出版社,万象,1985年。 越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集(编辑,参考书,大学使用),1988 年。 英雄洪京敦(韩国民间故事集)东塔出版社,1989年。 中央高地英雄史诗(合著)。教育出版社,1997年。
+ 该项目荣获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少数民族民间传说。 |
作者:黎志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