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关于一位伟大教师的短篇故事——黎廷祺教授

星期四 - 2015年8月27日 08:17
我记得……1972 年夏末的一个下午,在应化(旧河西)疏散点的一条砖砌村路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当时,我们K16文学班正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最后几周。他走得很慢,不时停下来等待身后一位留着两条长辫子的年轻女子。一位班干部——年纪较大、知识渊博——向老师伸出手,喊道:“那是黎廷祺先生。黎廷祺先生和他的妻子!”我们继续观看。我暗自比较了一下:他的妻子比他年轻得多。 ..
Tự sự nhỏ về một người thầy lớn - Giáo sư Lê Đình Kỵ
关于一位伟大教师的短篇故事——黎廷祺教授

我记得,他身材矮壮,面容沉静,深思熟虑。他轻声说道,仿佛在倾听自己说话。他很少笑,但一笑起来,笑容就很灿烂,眼神幽远而闪烁……我有时会跟随朋友去看望他,静静地观察他。之前我并不了解他,但自从我认识他——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后来作为讲师——我发现他周围的人并不是女学生中的选美皇后或漂亮女孩,而是一群教员中的“诗猴”,从他们的服装、手势到他们的“言论”都显得怪异。他公开而热情地欢迎他们,他们也热情而“非常民主”地与他交谈。他们读诗,有时半闭着眼睛,全神贯注,有时低声细语,有时大声喊叫,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做着手势。老师认真听讲,愉快地“挨打”。

教授、人民教师黎廷祺(1923-2009)——语言学院文学理论和越南文学系主任(1971-1976)。

我记得,直到四年级我们才开始学习这个科目。《乔传》与阮攸的现实主义- 一个被印成书的话题,非常有趣,简单来说,你可以反复阅读而不会感到厌倦。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不仅仅是“文人”有这种感受。辛女士——毕业于经济规划大学,黎志勇先生的夫人——当时是文学院的年轻讲师,与黎志贵先生、阮天甲先生、丁春勇先生……是同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粉丝”。因为 Dung 先生是我的班主任,而且他也是来自广平省,所以我有时会去他家玩。有一次我看到 Sinh 手里拿着一本书。《乔传》与阮攸的现实主义她一边读,一边不停地称赞:“Thu,Ky先生为什么写得这么好?我看了好多遍,越读越喜欢!”。她兴奋之余,突然若有所思,声音低沉:“Ky先生现在的工资,够每周买一只鸡来帮我提高一下吗?”……

他除了当时著名的专著外,还撰写了一部文学理论教科书:艺术方法——1962年,文学理论– 1971 年;撰写评论文章、文学研究:诗歌之路- 1969年,与Xuan Dieu、Hoai Thanh、Che Lan Vien 一起诗歌 1988年,新诗——跌宕起伏——1989年等等。他的强项和优势是诗歌的研究和批评。撰写关于任何作家的文章,无论年老或年轻,著名或刚刚起步;从To Huu到Pham Tien Duat,从Che Lan Vien到Thai Giang,从Te Hanh到Luu Quang Vu...(诗歌之路他全心全意地写作,倾注全部的思想和感情,既有清晰的思路,又有敏锐的直觉。他的作品总是具有启示性,其文笔才华横溢、细腻而又极其深刻。特别是通过典型的肖像,如 The Lu、Luu Trong Lu、Xuan Dieu、Huy Can、Han Mac Tu、Nguyen Binh、Che Lan Vien、Vu Hoang Chuong、Bich Khe...(新诗—— 起伏)。黎廷祺教授在20世纪越南诗歌的洪流中重现了一个辉煌而独特的诗歌时代。

或许是因为他比较内向,所以他的讲座“力度大但缺乏激情”,又或许是他试图引导听众——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内容而不太注重热闹,又或许是针对“年轻且心态年轻的”学生听众,他的讲座风格比较正式,他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衣着和举止,而不是认真听讲座。如果您在学习 Ky 先生的课题时注重倾听并拓宽您的“期望”,您将收获许多新的和有用的东西。例如,在教学时《翘传》,到阮攸描写“国民美人”金重、水翘这对情侣相遇相恋的场景,再到那句“谁要是直视对方的脸,谁就不敢低头”老师停顿了很长时间来解释和诠释阮攸在描绘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肖像时的所有美丽和聪明之处(带有“在爱抚中看到一种调情的方面”的标志)。老师说,一个贤惠的女孩坐在她心仪的人对面,男人“低头”的时候,女人就应该“低头”,但如果“抬头”的时候,就不合适了!至今,我仍对老师那幽默、温柔却又深刻的分析念念不忘。我“意识到”:阮攸的确为水翘这个角色选择了在那个时刻,在那个情侣之间充满爱意的空间里,一个非常优雅的姿态,非常具有亚洲色彩。

GS。 Le Dinh Ky 和他的学生们在家中

1976年12月,在当时任教于民主德国大学的语言学教授阮莱的安排下,他获得了一次出国旅行不到一个月的机会。当时我刚结婚,正在为找住的地方而烦恼。他打电话告诉我:“人生只有一次。来我家住吧,宽敞明亮。我会在德国待三个星期左右。这期间,宿舍和行政办公室应该会帮你安排好住宿。”我惊讶极了,只能低头向他道谢,以掩饰即将流下的眼泪……他从德国回来后告诉我,他买了几十条自行车辐条。他很高兴,因为这东西在国内很少见,但是没想到这是儿童自行车的辐条(那时候好像不叫迷你自行车),我们也没有这种自行车。然后,老师拿起一个玫瑰色、香气扑鼻的“苹果”,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许多块,放在盘子里,并附上“诗意”和“很有翅膀”的邀请:“先生,这是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一点味道……”。那是当时我尝过的最优质的水果。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吃的苹果!

我记得黎廷祺老师的生活很淳朴,很简朴,不拘泥于形式,不浮夸,不浮夸。虽然在综合科学大学文学院的时间很短,但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迈出了现在热爱但当时只有恐惧的职业的第一步。第一次听课评语的,都是大咖:黄如梅教授、黎廷祺教授、潘古德教授、河明德教授……从讲台上往下看,我的“心跳加速,两腿发抖”,讲话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讲座结束后,黄如梅先生悄悄地对 Ky 先生说:“他讲课就像学生在和老师说话一样”!我暗自佩服黄如梅先生的洞察力。的确,那时我忘记了讲座的内容,忘记了准备讲课的顺序,甚至忘记了坐在我面前的几十名学生(其中不乏我平时“尊敬”的从战场归来的长者),只看到老师们巍峨的身影……但我敬爱的老师们个个“心地高尚”,给予我真诚而宝贵的建议,让我在面对未来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Ky先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建议。他向我展示了如何阅读和做笔记,如何在教学和研究中“双脚并用”,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投入课堂讲课,又要开始撰写研究评论。他特别指出并反复提醒我:“你必须记住,写诗歌评论是很困难的,但最困难的是隐藏理论,让理论融入分析的感知中”,并补充道:“没有什么比写诗歌评论更尴尬的了,因为理论全都暴露出来了,枯燥无味,僵硬……”。我后来的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无不来自于老师那些宝贵的入门教诲,来自于老师那些经验和深刻的“哲理”。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往往不是“大而重”的,却仍然蕴含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做出正确的选择。更深层次地讲,它是诗歌批评的美学,是一种文化行为方式,是一种对诗歌乃至文学“公平对待”的方式。

因为他工作非常投入,似乎每次回家,他总是在堆满书籍和参考资料的书桌上忙碌地写作(但根据他遇到那些质疑他工作混乱的人时所作的解释,他仍然保持着科学性和自己的“逻辑性”),他经常非常忙碌,做饭的时间也是他“娱乐”的空闲时间(这也是他开玩笑的说法),即便如此,他仍然抽不出时间讨论他的专业知识,讨论他感兴趣的作家和作品。在那些时候,他看起来充满活力和兴奋,沉思的表情被轻松的微笑所取代。在一次这样的谈话中,我提到了一篇题为“青春、革命与诗歌老师的信里,有一段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所熟悉的抗美救国一代诗人的摇篮——长山的艺术天地:“长山在万瀑洪雨中,在烈日寮风中,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老师听后,平静地说:“哎呀,我从那个系里一个武警大四学生那里‘偷’来的,怎么能写出来呢……我得和长山一起生死与共才可以写出来。”我明白那只是一种说法,正是老师发自内心的真诚,才让这个故事越来越有趣,越来越真诚。不仅我,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与黎廷祺先生交谈不需要犹豫,不需要仔细考虑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久而久之,那些对话总会勾起我温暖、无忧无虑的生活感悟。这些都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

记得,当我接到“春棣八月革命前诗歌——1945年”的研究课题时,通过诗歌诗歌随风飘香“他从遥远的西贡给我寄来了一些书,(其中新诗——起伏与Xuan Dieu、Hoai Thanh、Che Lan Vien 一起诗歌(这已经成为我阅读和思考的必备工具),并一再建议和提醒我要深入思考,不要重复别人,找到“春晓的自我”的独特色彩以及新诗中的自然-灵魂与1945年以后革命诗歌中的自然-乡村之间的区别。得知我被河明德教授录取指导论文后,他分享道:“这太好了。德教授在这方面很有学识。这个题目很好,但不容易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正式答辩前,我把论文提纲交给老师审阅,焦急地等待着新诗权威专家的重重评价。令人惊讶的是,他很快就读完了,并通过传真给我发来了一份评论,其中充满了赞扬和鼓励。这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对我来说,老师的朗读非常珍贵,我从来没有想过他甚至会为我写评语。我打电话并哽咽地向他表示感谢。老师似乎对他以前的学生的初步成绩非常高兴。然后他问我有多少篇杂志文章,这样我就可以逐步发表论文的某些部分,然后再将其印成专著。而且,要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因为不管我愿不愿意,一旦到了大学教书,完成了副博士论文(那时还不叫博士学位),就得准备副教授的履历表了……现在,我坐下来,重温那份1995年10月24日写的评论,那字迹细小、歪斜,几十年来一直珍藏着,当作珍贵的纪念品,想起老师的教诲,我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我欠你太多,却从未还清……

我认为,黎廷祺先生是一位模范科学家:将智慧的博学和优雅与情感的深度和微妙、敏锐的思维和敏锐的直觉结合在一起。在我的感受中:他是一位心胸宽广、善良、大方、宽容的大师。每当想起老师,我就感觉自己仿佛又重温了那份高尚、温暖、柔和的师生情谊。那是一片宁静的天空,充满爱与人性,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它总是回来并温暖着我。

河内 2014年4月11日

人民教师 LE DINH KY 教授

  • 出生年份:1923年。
  • 去世年份:2009年。
  • 家乡:广南。
  • 1984年被认定为教授。
  • 1982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1988年被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 在校工作时间:1956年至1978年。

+ 工作单位: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

+ 管理职位:文学理论和越南文学系主任(1971-1976 年)。

  •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越南文学、文学理论问题、文学作家风格问题……
  • 典型科研著作:

            艺术方法教育出版社,H,1962。

           诗歌之路 。文学出版社,H,1969

            《乔传》与现实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河内,1970年

            文学理论- 第 4 集。教育出版社,H,1971。

          致Huu的诗歌文学出版社,H,1979

            学习文学。文学出版社,胡志明市,1984年

           新诗,跌宕起伏胡志明市出版社,1988年

            与Xuan Dieu、Che Lan Vien、Hoai Thanh 一起诗歌。九龙出版社,1988年。

            越南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问题。教育出版社,H,1998。

  • 典型的科学奖项:

+ 2001年国家文学艺术奖。

作者:副教授,Ly Hoai Thu 博士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