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全名:Tran Thi Bach Tuyet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5年5月18日。
4. 出生地:河内。
5.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 2013 年 12 月 30 日签发的第 2998/2013/QD-XHNV-SDH 号学生认可决定。
6. 培训流程的变化:
7. 论文题目名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后现代视角(尤利西斯·马特尔)
8. 专业:外国文学 代码:60.22.01.45
9. 科学指导教师: 阮氏如庄博士–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文学系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该研究论文旨在阐释作家扬·马特尔通过其作品所表达的后现代观念。《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它是对世界混乱的觉察,对认知的怀疑,对现实多元性的认识,对“多种”元素的认知,以及对现实的怀疑态度……
在宗教问题上,扬·马特尔通过皮·帕特尔这一角色表达了一种多元主义观点,尊重所有宗教,不将任何一种宗教视为排他性的,而是视所有宗教为真正的宗教。这就是非中心主义哲学,也是后现代思想的特征之一。
这部作品反映了一种略显“过分”的现实,超越了人类固有的客观现实认知,从而对Pi所叙述的现实抱持了一种“怀疑”的态度。作品以模棱两可的结局收尾,叙述者没有给出答案,扬·马特尔也没有解答所有提出的问题:哪些故事内容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真相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仰、态度和对现实的解读。
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在于事物相互重叠的存在方式或世界的混乱本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因此,存在一种将对立范畴和谐共存的思维方式。理性与非理性思维、现实与幻想、神圣与世俗之间存在着一种融合,它运用非理性和魔幻的视角来解释和感知现实,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怀疑态度。
11. 实际应用: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研究后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将后现代性视为一种感知方式。
因此,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无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无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全名:Tran Thi Bach Tuyet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5年5月18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2998/2013/QD-XHNV-SĐH,由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2013年12月30日签发。
6. 学术流程变更:无
7. 正式论文题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后现代主义感知(尤金·马特尔)
8. 专业:外国文学 代码:60.22.01.45
9. 主管:阮氏如庄博士——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文学系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本论文研究并探讨了作家扬·马特尔通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展现的后现代主义视角。这种视角体现了对世界混乱、认识论不确定性、超现实、“多元”元素以及对现实本身的怀疑的认知……
在宗教问题上,扬·马特尔借用其小说人物皮·帕特尔的视角,展现了他多元主义的观点,尊重所有宗教,不将任何一种宗教视为单一崇拜的对象,而是认为所有宗教都是真正的宗教。这就是非中心主义哲学,也是后现代主义思维的特征之一。
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中一种过度的认知,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了解程度过高,反而对皮所讲述的真相抱有怀疑态度。小说的结尾模棱两可,叙述者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其叙述也不可靠。扬·马特尔也没有回答所有问题,故事的内容究竟是真是假,究竟是虚构的,取决于每个读者,因为每个读者对现实的信仰、真理和解释都各不相同。
后现代主义的感知以万物重叠或世界混乱为特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一种和谐的方式思考对立的范畴。它实现了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现实与幻想、神圣与庸俗之间的和谐,运用无根性或幻想来解释现实,并最终转向对现实的认知,以此表达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
11. 实际适用性(如有):
该论文揭示了一种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方法——将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感知方式。
因此,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
论文的研究成果;因此,可用于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外国文学研究。
12. 是否有其他研究方向:无
13.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无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