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凌晨1点55分
论文信息“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作者:范德强(文学理论专业)。
论文信息“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作者:范德强(文学理论专业)。1. 学生姓名:范德强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9日 4. 出生地:海防市都山郡云山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书编号:2551/2007/QD-XHNV-KH&SĐH,日期:2007年11月2日,由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 6. 培训过程变更:无 7. 论文题目: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 8. 专业:文学理论;代码:60 22 32 9. 导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庆清副教授博士 10. 论文成果概要:10.1.对阮平而言,诗歌与生活融为一体,诗歌中的抒情自我与生活中的诗人自我合二为一,有时难以区分。诗人自身便是整个阶层、整个时代未竟之业的典型例证。在这样的生活中,理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对立、彼此撕裂。这是一场“离群之鸟”的苦涩悲剧。他深爱故土,对故土有着深深的依恋,却不得不离开。部分原因是他“天性漂泊”,部分原因是“为了糊口”。但归根结底,是为了理想化现实,逃离现实生活的束缚、狭隘和迷茫。他离家在外的那些年,正是阮平饱经苦难、贫困、失望和屈辱的岁月。此外,阮平多年来一直渴望回到故土,回到家人身边,回到童年宁静的记忆中。这种渴望折磨着诗人的一生。他一生都在爱与渴望爱情,渴望婚姻幸福,渴望家庭美满,却从未得到回应。他的渴望、期盼、等待和焦躁不安,最终得到的只有单相思、孤独、错失良机、离别和绝望。因此,阮平的诗歌大量描写了他出身传统家庭,一生追求名利,却最终落得不公、未竟、支离破碎、屈辱的人生。他梦想成为一名官员,这个潜意识的副词清晰地浮现出来,贯穿了他整个人生旅程——也是他创作诗歌的旅程。但事实是,这个伟大的梦想诞生和孕育的时机不对,因此也错失了机会,最终破灭,消失得无影无踪。通往名利的道路,不过是漂泊的身躯和几件虚幻的“诗袋”。10.2. 阮平是诗歌表现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既熟悉又亲切,却又不易理解,反而极富创意、精致而迷人。从时间、艺术空间到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尤其是语言的运用,都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源于乡村文化,并由其孕育,最终编织出饱含民族灵魂的诗篇。10.3. 无论时代变迁,无论境遇如何,阮平的诗歌和人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依然弥足珍贵。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阮平诗歌中的乡村风光和乡野之爱依然显得质朴、纯真、神圣而美好。它以亲切、神圣而美好的情感,萦绕在我们心头! 11. 实际应用性:否;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否;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否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姓名:Pham Duc Cuong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9日 4. 出生地:越南海防市都山县云山镇 5. 录取决定编号:2551/2007/QD-XHNV-KH&SĐH,日期:2007年11月2日 6. 学业过程变更:(列出变更形式及相应时间) 7. 正式论文题目: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8. 专业:文学理论 9. 学号:60 22 32 10. 导师:Tran Khanh Thanh – 副教授,哲学博士,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姓名、职称及学位)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如有新发现,请重点阐述)——对阮平而言,诗歌与生活本为一体。诗歌中的抒情自我与生活中的诗意自我亦为一体,有时难以区分。这位诗人本身就是某一类人乃至某一时代的典型代表,他处于一种缺失、未完成的状态。在他的一生中,理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对抗、撕裂。这是一只“离乡漂泊的鸟”的苦涩悲剧。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不得不远离家乡。这部分是出于“漂泊的血液”和“谋生的需要”,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对现实的理想化,是对封闭、狭隘、缺乏方向的生活的逃离。流亡的岁月,是阮平深陷贫困、绝望和羞辱的深渊。也是在那段日子里,他无比渴望回到故乡,回到温馨的家庭,重温童年的美好回忆。这种渴望贯穿了他的一生,既强烈又真挚。阮平一生都在追求爱情,渴望家庭的幸福,却始终未能如愿。思念、相思、等待和觉醒,最终得到的只有无望的爱、孤独、分离和绝望。因此,阮平的诗歌更多地描绘了悲剧、分离和挫败的人生。尽管阮平出身于一个传统教育家庭,但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名利和文学事业。潜意识里,他渴望成为文人君子的梦想,在他漫长的人生和诗歌创作旅程中,愈发强烈,也愈发痛苦。那个梦想的确生不逢时,最终破碎凋零。他一生碌碌无为,只留下漂泊不定的诗篇。——阮平是少数几位探索出独特艺术表达方式的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民间传说的形式,既亲切又亲切。然而,他的诗歌并非平易近人,而是极富创意、精致而迷人。从诗歌中蕴含的艺术时空,到诗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他精湛的语言运用,都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源于乡村文化的熏陶,最终在饱含民族精神的诗篇中得以升华。——无论何时何地,阮平及其诗歌都是我们每个人的慰藉。超越时间的尘埃,他以如此质朴、纯粹而美好的方式,展现了乡村风光和对故乡的深情。这份亲切感,神圣而高贵,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12. 实际应用价值(如有):无 13. 未来研究方向(如有):无 14.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无

作者:行政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