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作者是越南文学院文学理论专业HVCH Pham Duc Cuong。1. 学生姓名:Pham Duc Cuong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9日 4. 出生地:海防市杜山县云山市。 5. 毕业决定编号:2551/2007/QD-XHNV-KH&SĐH,由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于2007年11月2日颁发。 6. 培养过程是否有变化:无 7. 论文题目: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与现实。 8. 专业:文学理论;邮编:60 22 32 9. 科研指导老师:副教授、河内国家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庆成博士。 10. 论文成果概述:10.1.对阮平而言,诗歌与生活合一,诗歌中抒情的自我与生活中诗人的自我合一,有时难以区分。而诗人本身,正是一整个阶层、整个时代未竟、未竟之事的典型代表。在那样的人生中,理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对立、撕裂。这是一出“鸟与鸟群分离”的辛酸人生悲剧。一个深爱故土、对故土怀有深厚眷念的人,却不得不背井离乡。一部分是因为他身上的“匪帮血统”,一部分是因为他身上的“一粒米、一件衣服”。但本质上,这是为了理想化现实,逃避现实生活的局限、狭隘和迷失方向。在远离故土的岁月里,阮平也沉浸在艰辛、贫困、失望和屈辱之中。还有阮平多年来一直渴望回到故土,回到家人身边,回到童年那份宁静的回忆中。这份渴望折磨着诗人的一生。他一生都在爱着爱情,渴望爱情的幸福,渴望家庭的幸福,却从未得到回应。这份渴望、思念、等待和不安,最终换来的只有单恋、孤独、错失的机会、离别和绝望。因此,阮平的诗歌更多地展现了一个出身传统家庭、终生追求名利的男子,他那不公平、未竟、分裂和屈辱的人生。“为官之梦”这个潜意识的副词清晰地浮现在他的人生旅程——诗歌的旅程——中,它始终萦绕着他。但事实是,这个伟大的梦想在“错误的时间”诞生和孕育,因此它也被错失、幻灭,最终化为泡影。成名之路,不过是漂泊的身躯和几只虚幻的“诗囊”。10.2. 阮平是一位在表达艺术上有着独特发现的诗人。在阮平的诗歌中,我们接触到民间文学的形式,熟悉却不简单,相反,富有创意,精妙而迷人。从时间、艺术空间到诗歌中的符号,尤其是语言的运用,都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源于乡村文化的孕育,编织出充满民族灵魂的诗篇。10.3. 无论时代如何,境遇如何,阮平笔下的人物和诗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依然弥足珍贵。穿越岁月的尘埃,阮平诗歌中的乡村风光、乡村爱情依然显得质朴、纯真、神圣、可爱。它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亲切、神圣而美好的情感! 11. 实际应用性:否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否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出版著作:否
硕士论文信息
1.姓名:范德强 2.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9日 4.出生地:云山-杜山-海防 5.录取决定号:2551/2007/QD-XHNV-KH&SĐH 2007年11月2日 6.学术进程的变化:(列出变化的形式和相应的时间) 7.正式论文题目:八月革命前阮平诗歌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8.专业:文学理论 9.邮编:602232 10.指导老师:陈庆成——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生院副院长,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姓名、职称、学位)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总结研究成果,如有新发现,请着重指出)- 对阮平来说,诗歌与人生本是一体。诗歌中的抒情自我与人生中的诗意自我亦是如此,有时难以区分。诗人本身就是一个阶层、一个时代的缺失与未竟之境的典型代表。在他的一生中,理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交织、碰撞、对抗、相互撕裂。这是一出“越野鸟”式的苦涩悲剧。他爱上了对祖国的伟大而炽热的眷恋,却不得不远离家乡。这其中有“漂泊者血统”和“谋生”的缘故,但本质上,这是对现实的理想化,是对封闭、狭隘、没有方向的人生的逃避。流亡岁月是阮平深陷贫困、绝望和窘迫的时期。那也是他渴望回到家乡,回到温馨的家人身边,重温童年的美好回忆的时期。这种渴望在他的一生中显得如此迫切和迫切。阮平一生致力于爱情,渴望爱情,渴望家庭幸福,但却从未得到回报。思念、相思、等待和觉醒,回应他的只有单恋、孤独、离别和绝望。因此,阮平的诗歌更多地展现了悲剧、离别和失意的人生。阮平出生于传统教育家庭,毕生追求名利和文学事业。他潜意识里渴望成为达官贵人的梦想,在整个人生和诗歌创作的历程中,更加强烈地流露出来,也更加痛苦。那梦想的确在错误的时代孕育,最终破碎消逝。他的创作生涯一无所获,只有漂泊和几袋空洞的诗篇。——阮平是一位发现了独特艺术表达方式的诗人。在阮平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传说的形式,亲切而亲切。然而,这些形式并不轻松,却富有创意、精妙且魅力十足。从充满艺术气息的时空到诗歌中的象征,尤其是他语言的运用,都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源于乡村文化的孕育和滋养,最终绣成一幅幅充满民族精神的诗篇。——无论何时何地,阮平本人和他的诗歌都是我们每个人的真挚所需。透过时间的尘埃,乡村风光和对家乡的热爱,以一种如此朴素、纯粹、可爱的方式展现出来。它在我们心中留下了神圣而崇高的亲近感! 12. 实际适用性(如有):无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无 14. 论文相关出版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