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LV:从乡村到城市:河内郊区村庄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
行政
2010-07-26T06:00:48-04:00
2010-07-26T06:00:48-04:00
https://ussh.vnu.edu.vn/vi/dao-tao/luan-van/ttlv-tu-lang-den-pho-do-thi-hoa-va-qua-trinh-chuyen-doi-loi-song-o-mot-lang-ven-do-ha-noi-4739.html
/themes/ussh_v2/images/no_image.gif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https://ussh.vnu.edu.vn/uploads/ussh/logo-ussh-2_100_100.png
1. 学生姓名:裴氏金芳 (Bui Thi Kim Phuong)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3年9月19日 4. 出生地:宁平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2006年11月3日签发的第2463/2006/QD-XHNV-KH&SĐH号决定 6. 培训过程变更:根据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2009年11月18日签发的第807/QD-KH&SĐH号决定,论文期限延长1年 7. 论文题目:从乡村到城市:河内郊区乡村的城市化与生活方式转变过程 8. 专业:民族学 9. 学号:60.22.70 10. 指导教师研究:副教授阮文征博士 11. 论文成果概述:城市化和城市生活方式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旨在服务于未来城市化的战略和趋势。尤其缺乏对城市化对郊区居民文化、空间特征和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从乡村到城市的进程既有强制性的,也有自发性的。对乡村向城市转型过程的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对基层(如街区、村庄)的深入研究,以近距离观察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更是鲜有关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以河内市郊区一个由村庄转型为街区的居民为例,在城市化背景下,研究了其生活方式的转变,旨在对城市化影响下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空间特征、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民族志式的描述。通过对一个新近并入内城区的街区的社会空间进行民族志描述,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今河内的城市生活。1. 总体而言,仁政街区代表着一个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在这里,转型过程和社会分层的印记体现在建筑空间、住房结构以及居民宗教信仰的变化之中。与以往的内城村落相比,这里保留下来的传统空间,例如榕树、水井、公用房屋、寺庙以及带有两个侧翼的三室房屋,也是其独特的建筑景观系统。此外,在土地和住房空间有限、城市环境充满波动和风险的情况下,城市居民似乎更加注重室内宗教活动。这些行为如同对城市生活事件和不确定性的一种心理反应。 2. 仁政坊具有越南城市转型过程中诸多典型特征,非正规经济活动日益密集,人口机械化增长强劲,呈现出城市化进程中繁荣景象。迁入此地的人们带来了与当地社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尽管这并未对新老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造成太大影响,但与城市化前传统的乡村社区关系相比,这两个群体在沟通和社会关系方面似乎存在较大隔阂。可以看出,仁政坊居民的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城乡交融的趋势。在城市化的压力下,我们看到传统家庭关系的瓦解;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氏族纽带通过家庭活动和祭祀建筑得到加强和巩固。3.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仁政坊受到城市化的影响,直接导致居民就业转型,尤其是那些原本务农、如今已失去耕地的家庭。受城市建设、其他公共工程等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许多农民不得不改变职业。在这种趋势下,这些家庭开始涉足商业领域,例如提供服务、建造出租房或从事贸易,以改变生计并逐步适应城市生活。这种生计转变的趋势也受到涌入新成立街区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的推动,其中包括来自其他省份的大量劳动力和租房学生。4. 尽管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尚未发生质的改变。子女和孙辈围绕祖父母和父母家庭的趋势是仁政省长期居住社区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中,宗族似乎没有瓦解,相反,他们努力维持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因此宗族活动往往十分活跃。然而,在家庭和氏族内部,由于经济原因和土地纠纷,也会出现许多冲突和裂痕。与民众祭祀活动相关的寺庙和公社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仁政社区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社区成员,特别是新居民,都积极参与寺庙和公社的祭祀活动,尤其是在村庄节日期间。对村中圣人的信仰具有“同化”新来者的力量。他们以高度的志愿精神和对“村务”的明确责任感参与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变,向寺庙和佛塔捐赠金钱和贵重物品的趋势日益增长,这是可以理解的。捐赠金钱也是表达人们对圣人、佛陀以及传承千年的传统价值观的信仰的重要方式。此外,祈求祝福和财富的愿望也十分普遍,这似乎体现了宗教信仰中“实用主义”的趋势,人们将圣人和佛陀视为精神支柱,认为他们能够赐予人们财富,帮助他们应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瞬息万变的生活。硕士论文信息 1. 姓名:裴氏金芳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3年9月19日 4. 出生地:宁平 5. 录取决定编号:2463/2006/QD-XHNV-KH&SĐH 日期:2006年11月3日 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 6. 学业变更:根据2009年11月18日第807/QD-KH&Graduate号决定,论文答辩期限延长一年 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 7. 论文正式题目:从乡村到城市:河内郊区乡村的城市化与生活方式转变 8. 专业:民族学 9. 学号:60 22 70 10. 导师:博士阮文征,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越南国家大学)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城市化和城市生活方式问题一直是深入的科学研究课题。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服务于宏观层面的未来城市化研究策略和趋势。尤其缺乏对城市化对大都市郊区居民空间和生活方式文化视角的影响的研究。从乡村到城市的进程是一个具有强制性和自发性的过程。对乡村到城市的转型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长期研究中,很少以村或社区为单位,深入考察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层面的研究并不多。在继承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河内郊区村庄向社区转变的生活方式变化,旨在从文化视角出发,描绘城市化影响下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变化。为了对一个融入市中心的新兴社区的社会空间进行民族志描述,我们希望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河内的城市生活。总体而言,仁政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将通过测量转型标志、社会分层变化以及建筑空间、房屋结构和居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这一问题。仁政社区拥有许多独特的特征。随着非正规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越南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该部门将这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引入不同原住民社区的举措,虽然并未对相邻两个村庄新老群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太大影响,但似乎这两个群体在沟通和社会关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与城市化之前的传统村落社区关系截然不同。此外,居民的精神生活空间有限,住房条件恶劣,城市环境更加动荡和充满风险,城市人口似乎更加重视宗教信仰。这种行为是对城市生活带来的心理事件和不确定性的一种反应。如今,仁政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构成呈现出城乡生活方式的混合体。在城市化的压力下,我们看到了家族传统中人际关系的脆弱性,但反过来,家族的凝聚力也通过他们的活动和祭祀活动得到了加强。与村落形成之前相比,城市内部独特的景观建筑空间,例如传统的树木、水井、屋顶、寺庙和“三瓶不破”的房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中心。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表面上看似变化巨大,但实质却未变。在仁政隆的一个居民社区,子女、孙辈和祖父母围绕着父母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似乎并未出现分裂的趋势,反而努力维系和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因此家庭生活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土地纠纷等经济原因,家庭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