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陈氏芳绒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0/08/1987
4.出生地:广平省
5.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 2011 年 11 月 1 日第 2124/2011/QD-XHNV-SDH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 培训流程变更:入学地点、时间变更
7.论文题目名称:承天顺化省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
8. 专业:新闻学 代码:60.32.01.01
9. 科学指导老师:副教授丁文香– 河内越南国立大学学生政治事务部主任
10.论文成果总结:
顺化——这座城市被称为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土地之一,这里不仅为当地而且为整个国家和人类保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国内外游客乃至当地民众对顺化文化形式,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十分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提供知识,从而改变公众在保护和推广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意识和行为。
承天顺化报社和广播电视台作为承天顺化省政府和人民心声的重要新闻机构,肩负着向人民和游客提供当地时事——政治——文化——社会——必要信息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发展,在党、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变化。承天顺化报社、广播电视台始终与地方机关、人民一道,密切关注、支持并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栏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当地民众和国内外游客的信息需求,及时反思了地方在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思路和举措。文化节目、专栏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投入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媒体的潮流。这些变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当地民众、国内外游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提升了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和世界文化宝藏中的地位。
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承天顺化报社和广播电视台在保护和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没有真正完成地方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要求和任务。以承天顺化报刊、广播电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问题为论文题目,作者对2012年至2014年承天顺化报刊、广播电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节目进行了研究和跟踪,介绍了这两家报刊、广播电视开展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工作的现状。通过对承天顺化省各县、乡、镇、城市1000多人进行分析、评估和社会学调查;通过深入采访社会公众、专门从事顺化文化研究的专家和承天顺化报社、电视台文化记者,作者整理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承天顺化报社、电视台在此项工作中的作用的若干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改变和更新文化节目和专栏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文化记者和编辑的能力;新闻社领导班子的思维创新;增加公众参与度和其他几个解决方案小组......
11.实际应用: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创新和补充新闻学理论,特别是地方新闻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将新闻学的信息功能、启蒙功能和娱乐功能理论应用于新闻实践活动。
此外,本论文也为地方新闻机构和文化领域记者在报道和撰写文章时了解自身优势与局限性提供了参考。此外,作者也希望论文中提出的建议与解决方案能够成为相关机构和人员在专业实践中参考、调整和运用的前提和依据,以提高文章和专栏的质量,更好地参与到顺化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工作中。
12.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科学文章:加强承天顺化广播电视台在保护和弘扬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 顺化大学理科大学科学技术学报,2015年第2期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Tran Thi Phuong Nhung2.性别:女
3.出生日期:8月10日日,1987年4.出生地:广平省
5. 决定认可学生编号:2124/2011/QD-XHNV-SDH,日期:11月1日英石,2011年,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6. 培训期间的变更:入学地点、时间的变更
7. 论文:承天顺化通讯社及广播电视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
8.专业:新闻学 9.代码:60.32.01.01
10. 导师:副教授丁文香 –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学生政治工作负责人
11.论文成果总结:
顺化——这座被称为文化传统之地的城市——保留了许多文化价值,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和人类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游客,甚至当地人对顺化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由此我们鼓励公众改变对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的看法和行为。
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和职能,代表承天顺化省政府和人民的声音,应承担起向当地人民和游客提供有关当地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的必要信息。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发展,在党、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不断重视下,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变化。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始终同各组织、机构和地方人民一道,关注、支持并履行好这项工作的作用和使命。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栏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民众、国内外游客的信息需求。对濒危情况及时通报,在保护和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采取了新的、有效的举措。文化栏目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经过精心构思,顺应现代传播潮流不断创新。这些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更加贴近公众和国内外游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在保护和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存在诸多局限性。他们实际上没有达到当地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要求和职责。以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工作为课题,作者对2012年至2014年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栏和节目进行了调研,对这两个机构在承天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评估,对承天顺化省各县、乡、镇、城市的1000多人进行社会学调查,对参与者、研究顺化文化的专家和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文化记者进行深入采访,作者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承天顺化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台在这项工作中作用的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包括:改变和创新节目或专栏的内容和形式;建设文化记者和编辑的能力;新闻社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更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12.实际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新和丰富新闻学理论,特别是地方媒体在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将新闻学的信息性、启蒙性和娱乐性功能理论应用于实践。
此外,本论文也为地方新闻机构和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发布和写作的优势与局限性。此外,作者也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建议与解决方案能够成为媒体机构和相关人员在专业实践中参考、运用或调整的前提与依据,从而提升文章或专栏的质量,全面参与顺化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13.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
科学文章:加强承天顺化广播电视台在保护和弘扬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顺化大学理学院科学技术学报,2015年第2期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