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Vu Thi Hue 2. 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86年6月14日
4. 出生地:海阳省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2009 年 10 月 14 日第 1528/2009/QD-XHNV-KH&SDH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 培训流程是否有变化:否
7. 论文题目: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8.专业:社会学;代码:60 31 30
9.科学顾问:副教授。阮氏金花博士 –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10.论文成果总结:
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众多理科生,尤其是社会学专业学生关心的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为 100%,其中一半的调查样本学生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
近一半(48.5%)的受访者还找到了非常适合且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
收入比较稳定,55.0%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月薪在300万至600万以下。
找到自己认为非常稳定、稳定的工作的毕业生占比为67.5%。
周一:调查显示,目前就业的毕业生分布在多个经济部门,但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部门,其次是私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
周二:所培训的专业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就在于是否能够满足雇主所要求的软技能的重要性和能力。
周三: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机会的因素主要是信息来源和支持,其中大部分来自父母和家庭成员。
认识和掌握专业工作技能、附加技能以及基本和高级软技能的重要性
兼职对学生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周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解决之道首先在于评估培养方案是否贴近工作要求、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分配。
此外,学院讲师的素质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创新,需要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同时定期调查学习者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评价和评论,同时在传授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要求和需求。
最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的选择上受到很大关注。雇主需要更加贴近现实,将学校的培训和发展工作与定期的实践和实习机会相结合,并承诺在学生毕业后招聘他们。
11. 实际应用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议,帮助学院和学校对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评估和调整,以提高学生对必备基本技能和软技能的认识,帮助他们在求职时最好地满足雇主的要求。此外,我们还强调发挥用人单位的作用,努力使培养单位和招生单位紧密对接,在培养问题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上实现供需和谐统一。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无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武氏惠 2. 性别:女
3.出生日期:6月14日日,1986年 4.出生地:海阳省
5. 录取决定编号:1528/2009/QD-XHNV-KH&SĐH,10月14日日,2009年
6. 学术流程变更:否
7. 论文题目: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8. 专业:社会学 9. 代码:60 31 30
10. 指导教师:阮氏金花博士 – 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11.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众多理科专业尤其是社会学专业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第一:越南国立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就业率为 100%,其中一半学生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
另外还有近一半(48.5%)的受访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和专家培训。
毕业生收入相对稳定,55.0%的毕业生找到了月薪在300万至600万以下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评估结果显示就业情况稳定,占比67.5%
第二:调查显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分布在多个经济领域,但主要还是在政府部门,其次是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第三:专业知识培训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在于是否具备雇主所要求的软技能的重要性和能力。
第四:这些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机会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支持信息。他们大多得到父母和家庭亲戚的支持。
认知技能和装备专业技能组、附加技能组以及基本和高级团队软技能的重要性。
兼职对于学生毕业后的找工作过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结束: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质量的对策,首先评价培训项目要贴近就业要求,理论与实践合理配置。
其次,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同时要定期进行学生意见调查,以便评价、认识和了解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要求和需求。
最后,用人单位非常关注毕业生的选择。用人单位需要更加现实地看待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毕业后从实践到招聘的结合。
12. 实际适用性(如果有):
从研究课题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当今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议,帮助院系和大学对培养计划、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合理调整,提高学生对必备技能、基本技能以及软技能的认识,帮助学生在求职时最能满足雇主的要求。此外,我们还提到了雇主的作用,目的是建立培训提供者和招聘机构之间的结合,在学生毕业后的培训和就业问题上实现供需之间的和谐统一。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无
14. 论文相关出版物:无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