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针对未成年人拔毛行为的干预措施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03:48

1. 学生全名:阮氏谭美2. 性别:女性

3. 出生日期: 06/04/1995

4. 出生地:Co Tiet - Tam Nong - Phu Tho

5. 识别学生编号的决定:2018年10月24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的第3058/2018/QD-XHNV-DT号文件

6. 培训流程的变化:不是

7. 论文题目名称:对有拔毛癖的未成年人进行干预。

8. 专业:临床心理学代码:8310401.02

9. 科学指导员副教授,阮氏明姮博士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对一名有拔毛癖的青少年进行干预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治疗中,患者的拔毛行为与强迫症(OCD)有所区别,因为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在拔毛时,就不会再拔了。此外,拔毛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患者感到压力、渴望引起关注以及逐渐养成习惯等原因。这种行为可以通过替代行为、肌肉紧张或放松技巧等方法进行治疗……然而,如果患者不能坚持练习直至行为完全停止,所有技巧都将无效,问题也可能再次出现。

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明对拔毛行为更为有效,因为拔毛者往往存在自卑、羞耻、自卑甚至自我厌恶等负面情绪。他们也可能利用拔毛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因此,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改变他们对自身价值和他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减少或停止这种行为。

临床案例表明,拔毛行为与焦虑有关,并伴有情绪管理技能的缺乏,因此需要进行焦虑评估和焦虑干预,以及进一步评估情绪管理技能并将其纳入治疗目标(如果有的话)。

家庭支持对于鼓励和激励患者在家继续练习戒除拔毛癖的技巧至关重要。此外,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家中的成年人,例如祖父母、父母、叔叔阿姨等)如果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都将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良行为。

11. 实际应用:

本论文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完整地完成了案例研究过程。论文中采用的方法和治疗技术可为临床心理学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进一步验证认知行为疗法在干预拔毛行为患者方面的有效性。

1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不是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不是

 

硕士论文信息

1姓名阮氏谭美2. 性: 女性

3. 出生日期1995年4月6日

4出生地: 古提 – 三农 – 富寿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编号:2018 年 10 月 24 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的第 3058/2018/QD-XHNV-DT 号文件。

6. 培训课程变更:

7正式论文题目:对轻微的拔毛癖案例进行干预。

8. 主要的临床心理学代码:8310401.02

9. 主管: Nguyen Thi Minh Hang 教授、博士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针对轻微拔毛行为的干预措施显示出以下一些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拔毛行为与强迫症(OCD)有所区别,因为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在拔毛时,就不会再拔了。此外,拔毛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压力、寻求关注以及习惯性行为等因素有关。这种行为可以通过替代行为疗法、肌肉张力训练或放松技巧等方法进行治疗……然而,如果患者不能坚持练习直至行为完全停止,所有技巧都将失效,问题也可能再次出现。

研究表明,拔毛行为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影响更大,因为拔毛者往往伴有自卑、羞耻、自卑甚至自我厌恶等负面情绪。他们也可能利用拔毛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与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拔毛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改变他们对自身价值和他人的看法,进而激励他们采取缓解或终止拔毛行为的措施。

临床案例表明,拔头发与焦虑和缺乏情绪管理技能有关,因此评估焦虑并实施焦虑干预措施以及进一步评估情绪管理技能并将其纳入治疗目标(如果有的话)非常重要。

家庭参与对于鼓励和激励患者坚持在家练习戒除拔毛习惯至关重要。此外,每位家庭成员(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叔叔阿姨等成年家庭成员)都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对患者抱有过高的期望,从而有助于减少拔毛行为的发生。

11. 实际应用性

本论文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全面开展了案例研究。论文中应用的治疗方法和技巧可为临床心理学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认知行为疗法在干预拔毛癖患者时的有效性提供了额外的实证证据。

1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3.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

作者:武恩加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