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莫言小说<十三部>中的后现代印记》,作者:阮氏霞(HVCH Nguyen Thi Ha),主修外国文学。1. 学生姓名:阮氏霞 (Nguyen Thi Ha)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6年2月24日 4. 出生地:海阳省京门县富寿镇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编号:1528/2009,2009年10月14日,由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 6. 培训过程变更: 7. 论文题目:莫言小说《十三部》中的后现代印记。 8. 专业:外国文学;学号:60.22.30 9. 导师:黎辉潮副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10. 论文成果概述:论文内容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莫言小说中后现代印记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文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它是现代主义的延续,与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渗透到中国文学时,主要影响了作家们的后现代主义理念、精神及其部分创作技巧。第二章:后现代主义的印记体现在小说《十三部》中“双重编码”这一悖论意象上。《十三部》中的“双重编码”悖论意象通过面具互换的双重编码、复制的双重编码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双重编码得以展现。贯穿全书的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叙述者形象,他坐在铁笼中,吃着粉笔,讲述着关于方富贵(张西秋)、李玉天(杜小英)的故事。他本身就是一个多重价值的双重编码,他讲述的故事,他化身的人物,也都是这条巨大的双重编码链中充满悖论的片段。第三章:后现代主义的印记体现在小说《十三部》的狂喜语言和互文性问题中。《十三部》中的狂喜语言通过升华与堕落、夸张与贬低以及高低贵贱价值的颠倒等写作手法得以展现。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小说《十三部》中,互文性从作品标题以及与其他文体(如新闻报道、传说、政治文本等)的融合与交织中便可见一斑。11. 实际应用可能性:否。12. 进一步研究方向:莫言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印记。13. 与本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否。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姓名:阮氏霞 (Nguyen Thi Ha)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6年2月24日 4. 出生地:海阳省京门县富寿镇 5. 录取决定编号:1528/2009 日期:2009年10月14日 6. 学术过程变更: 7. 正式论文题目:《麦恩小说<十三步>中的后现代印记》 8. 专业:外国文学 9. 学号:60.22.30 10. 导师:黎辉霞副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1. 论文研究成果概述:论文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麦恩小说中的后现代逻辑标记。后现代文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是现代主义的延续,与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密切相关。后现代文学传入中国后,其作家主要受到观察、后现代精神及其构成方式的影响。第二章:后现代印记在小说《十三步》中对过敏形象——双重编码的表达。《十三步》中的过敏形象——双重编码体现在三种类型的双重编码面具中:交换双重编码、类型编码和类型双重编码双重还原——字符。小说中,叙述者身份不明,他坐在铁笼中,以粉笔为食,讲述着方富贵(张锡桥饰)、李玉天(涂小英饰)的故事。他自身就是多重双重编码的化身,而他所讲述的故事,以及他身体中人物的过敏状态,构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双重编码。第三章:后现代主义印记在小说《十三步》中以疯狂的语言和相关文献的形式呈现。《十三步》中的疯狂语言以一种扁平化的方式书写和推广,既放大又削弱,既令人震惊又令人作呕。相关文献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在《十三步》中,从小说标题以及不同文体(如新闻报道、神话、评论文本等)之间的交融运用,都体现了这一点。12. 实际应用价值(如有):13.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麦克·恩贡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印记。14.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