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Bai Coi 考古遗址(河静省)

星期三 - 2018年6月20日 04:22

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朱孟权             

2.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85年2月6日

4. 出生地:谅山省高禄县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颁布的第 2811/2016/QD-XHNV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培训流程的变化:

7.论文题目名称:Bai Coi 考古遗址(河静省)

8.专业:考古学;代码:60.22.03.17

9. 科学指导老师:吴世风博士– 越南历史博物馆研究与收藏部前主任

10.论文成果总结:

- 白谷考古遗址概况,清晰阐述白谷遗址所在地河静省义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文化历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条件对古代文化空间形成的优势和劣势。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一步展现该地区的古代文化。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白谷遗址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并系统整理了从古至今关于白谷的文献资料。

- 总结主要发掘和研究成果,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三次发掘。通过对白谷遗址的发掘,明确了遗址的地层、遗物体系和遗物类型。白谷遗址为一处墓葬遗址,但居住痕迹尚存。墓葬类型以土葬和陶棺为主。遗物材质包括石器、金属、玻璃和陶瓷等。

- 通过遗迹、器物的特征及其与其他遗迹的关系,解释其性质和年代。据此推测,白谷遗址是沙黄文化的考古遗址,受东山文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卡河和马河流域发现了东山遗迹。结合碳14测年分析结果,已证实白谷遗址的年代约为2200年至2000年前。此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沙黄文化空间的变化,即该文化向北部(河静省)的扩张。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白谷遗址在越南中北部地区青铜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早期的认知中占有重要地位。河静省对这一时期认知的转变,使其归属沙黄文化体系,而非此前所认为的东山文化。本研究也阐明了白谷遗址与越南中部地区史前-早期历史时期遗址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11.实际应用:

通过研究成果,我们看到在采砂和盗掘文物现象猖獗的情况下,保护文物的必要性。同时,在展示和宣传这片土地的文化历史方面,我们也开展了提升文献和文物价值的活动。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

深入了解白谷的文化起源与发展历程,剖析古代居民的文化与精神生活。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阮孟胜、朱孟权,2014,《三次发掘的白谷遗址》,载《东山文化文物——90年的发现与研究》,河内国家文化出版社;

Nguyen Manh Thang、Chu Manh Quyen 2016,“Bai Coi 遗迹(Nghi Xu,Ha Tinh)的珠宝”,《科学公报》2016 年第 2 号。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Chu Manh Quyen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5年2月6日 4. 出生地点:谅山省高禄市

5.录取决定编号:2811/2016/QD-XHNV,发布日期:2016年8月18日,来自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7. 论文题目:Bai Coi考古遗址(河静省)

8. 专业:考古学 代码:60.22.03.17

9. 指导老师: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 Ngo The Phong 博士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 概述白谷遗址:位置、环境、生态系统以及河静省义春地区的历史。研究白谷考古遗址的历史,回顾其研究资料。

- 综合 2008 年以来 Bai Coi 遗址三次发掘的结果:地层、特征、文物类型

- 解释特征、通过特征进行年代鉴定、文物以及与其他考古遗址的关系

可以说,白谷遗址在研究越南中北部地区青铜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早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也阐明了白谷遗址与越南中部其他一些史前考古遗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11. 实际适用性(如果有):

保护并保护遭受采砂和文物被盗影响的白谷遗址。通过展览和宣传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弘扬白谷文化遗产。

1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有):

研究白谷的文化起源、发展,分析该遗址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13. 论文相关出版物:

阮孟胜、朱孟权,2014年,《经过三次发掘的白谷遗址》,《东山文化——90年的发现与研究》,万和坛出版社。

Nguyen Manh Thang、Chu Manh Quyen,2016 年,“Bai Coi 遗址(河静宜春)的珠宝”,载于《科学通报》(2),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