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通过考古文献了解李朝、陈朝、胡朝的建筑基础

星期三 - 2010年12月8日 02:59
论文信息“通过考古文献了解李、陈、胡朝代的建筑基础”,作者是越南历史文化长老会的裴文孝(考古学专业)。
论文信息“通过考古文献了解李、陈、胡朝代的建筑基础”,作者是越南历史文化长老会的裴文孝(考古学专业)。1. 学生姓名:裴文孝 2. 性别:男 3. 出生年月:1979年1月6日 4. 出生地:河内市广安省慈廉县西湖乡 5. 越南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于2006年11月3日签发第2463/2006/QD-XHNV-DT&SDH号学生认证决定 6. 培养过程中是否有变动:无 7. 毕业论文题目:通过考古文献研究李朝、陈朝、胡朝建筑基础 8. 专业:考古学 邮编:60 22 60 9. 科研导师:越南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ong Trung Tin 副教授10. 论文成果总结:本论文对李朝、陈朝、胡朝时期建筑地基的考古资料进行了更新和系统整理,并初步揭示了该时期建筑地基加固材料和技术的基本特征。11. 实用性:本论文可为该时期越南传统建筑的修复和重建提供参考。12. 进一步研究方向:继续研究前后时期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越南传统建筑地基类型,并逐步系统整理历史上所有关于越南传统建筑地基的考古文献。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出版著作: - 阮鸿建、裴文孝(2009),论色塔遗址出土砖的类型(河内),2008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41-544页。 - 裴文孝(2008),色塔遗址建筑地基线痕(河内),2007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80-381页。 - 裴文孝(2008),在广宁省安子遗址和安寺祖塔花园发现刻有文字的砖块,2007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76-377页。 - 裴文孝、阮英俊阮友功、黎廷玉、范怀南、丁海长 (2008),文章《广宁省安子遗址的调查、发掘和勘探》,2007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 306 至 308 页。 - 裴文孝 (2007),研究陈朝柠檬花路地基加固技术的第一步,2006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 533 至 535 页。 - 裴文孝 (2005),论河内黄耀遗址 A5 至 A18 号坑的建筑柱基,2004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第 325 至 327 页。

硕士论文信息

1. 姓名:Hieu Van BUI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79年1月6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录取决定号:2463/2006/QD-XHNV-DT&SĐH 2006年11月3日 6. 学制变更:无变更 7. 论文题目:通过考古资料研究李、陈、胡三代建筑地基 8. 专业:考古学 9. 编号:602260 10. 指导老师:Tin Trung Tong 副教授 11. 论文研究内容概述:本论文对李、陈、胡三代建筑地基的考古资料进行了更新和系统化,并初步介绍了这一时期建筑地基的材料和加固技术的基本特点。 12. 实用性:本硕士论文可为该时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结合前后期考古资料,继续研究越南传统建筑地基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系统化历代越南传统建筑地基考古资料。 14.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 - Kien Hong Nguyen, Hieu Van Bui。2009。河内丹舍塔(地坛)发现的砖类型。2008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541 – 544。 - Hieu Van Bui。2008。河内丹舍塔(地坛)发现的地基边界部分。2007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380 – 381。 - Hieu Van Bui。 2008. 安子寺和安寺文塔图发现带有铭文的菊花砖。2007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376 – 377。 - 裴孝文,阮俊英,阮公友,黎玉庭,南怀范,张海定。2008。安子寺考古调查(广宁省)。2007 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306 – 308。 - 裴孝文。2007。陈朝“柠檬花”地基加固技术的初步研究。 2006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533 – 535。 - Hieu Van Bui。2005年。河内(升龙皇城)黄耀路18号A5沟渠发现柱洞。2004年考古新发现,社会科学出版社,325 – 327。

作者:行政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 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