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比较阮攸的〈金云翘传〉和南高短篇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方式》,作者:HVCH Tran Mai Huong,越南文学专业。1. 学生姓名:陈梅香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1年8月23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编号:1883/QD-XHNV-SDH,日期:2010年10月21日,由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 6. 学习方向变更:根据2011年5月25日第1555/QD-DHQGHN号决定,由民间文学转为越南文学 7. 论文题目:比较阮攸《金云翘传》和南高短篇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方式 8. 专业:越南文学编号:602234 9. 导师:副教授,陈汝廷博士(讲师),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0. 论文成果总结:通过论文写作,我获得了以下成果:在《金云记》中,阮攸运用传统和象征性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这是中世纪文学中描写主人公外貌的典型艺术形式。由此,他展现了翠胶、翠云、子海、金仲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至于反派角色,阮攸对他们的外貌描写细致入微,甚至近乎赤身裸体,使他们贴近日常生活,刻画了马岩生、还秋、子霸、苏庆等典型人物在典型情境中的典型性格。这既是越南中世纪文学的创新,同时也旨在“轻轻触及”后来越南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潮流,特别是南高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在越南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中,南高以其质朴却又极其犀利的文风,成功地刻画了那些生活与竹篱笆、茬茬、堤坝紧密相连的人们的命运和性格,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如果说在《金云翘传》中,读者对人物的外貌早已有所预设,并遵循着统一而合乎逻辑的顺序,人物从出场的那一刻起便已定型,历经种种磨难,命运起伏跌宕,但其外貌、姿态、举止却始终如一;那么,在南高的作品中,人物的外貌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人生百态的更迭而改变。显然,两位作家,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生活境遇,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却有着相似之处,在相同的“境遇”中相遇——这些人物正是他们“心血结晶”。人们常说,天才即使相隔遥远,往往也拥有相似的积极思想……阮攸和南高亦是如此。这两位作家的笔下人物外貌“相似”,象征着人类在轮回转世中命运的轮回。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阮攸和南高受到地区和世界文学的影响与传承。具体而言,如果说中世纪的作家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阮攸的作品也不例外;那么,作为越南现代文学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南高则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着重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以及人物外貌描写上的异同。上述比较有助于我们更轻松地理解中世纪和现代文学,从而为高中文学教学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11. 实践应用能力:在高中文学教学中,比较中世纪和现代人物的描写方式。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姓名:陈梅香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1年8月23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1883/QD-XHNV-SĐH,日期:2010年10月21日 6. 学业变更:/(列出变更形式及相应时间) 7. 正式论文题目:比较分析阮攸《金云翘传》与南高小说中的人物外貌 8. 专业:越南文学 9. 学号:602234 10. 导师:陈汝珍副教授(高级讲师),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通过论文研究,我得出以下结论:在《金云翘传》中,阮攸运用传统、象征和艺术的文学手法描写了人物外貌。中世纪的典型特征被用来描述主人公的外貌。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例如翠桥、翠云、金。但反派人物阮攸的外貌却写实得栩栩如生,足以使人物更贴近生活,描绘了典型情境下的典型特征,例如学生会主席科德、火灾、来自庆女士的事件……这是越南华裔文学的创新,并引领了后来越南现代文学“轻触式”现实主义运动,即南高作品中的人物。在越南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南高以一种随意、质朴却又极其犀利的笔触,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成功地刻画了生活在竹林、茬茬、堤坝边的男人的命运。如果像《金云翘传》那样,读者预先设定的角色以一种有序、逻辑严密的方式出现,那么角色自出现以来,经历了诸多事件、命运的起伏,其面貌、姿态、风格却始终如一;而南高的作品中的人物则随着环境、随着人生的变迁而变化。当然,两人身处不同的时代,面临不同的境遇,拥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但他们在相同的“语境”下相遇,这正是他们“心血结晶”的体现。人们常说,天才即使相隔遥远,也拥有相同的积极思想……南高和阮攸的作品亦是如此。这两位作家的人物都具有“折衷与变通”的特征,这“相似”地体现了命运的安排,以及在自然循环中积极的人生观。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南高和阮攸的文学遗产对地区乃至世界文学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如果以中世纪文学为例,其作者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阮攸的作品也不例外;而南高则是一位对现代越南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进行批判的作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突出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和人物描写方式上的异同。通过比较本文的论点,我们的方法有助于更轻松地理解中世纪和现代文学,因为它为高中文学教学提供了更便捷的方法。12. 实际应用(如有):在中学文学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描述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