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阮攸《翘传》与南高短篇小说人物外貌描写比较”,作者:越南文学专业越南越南文化学院陈梅香。1. 学生姓名:Tran Mai Huong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1年8月23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学生认定决定号:1883/QD-XHNV-SDH,由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于2010年10月21日签发 6. 培养方式变化:根据2011年5月25日签发的1555/QD-DHQGHN号决定,由民间文学转为越南文学 7. 论文题目:比较阮攸《侨传》与南高短篇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方式 8. 专业:越南文学;编号:602234 9. 科研指导老师:副教授、陈汝清博士——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讲师 10. 论文成果总结: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成果:在《传侨》中,阮攸运用象征性和约定俗成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中世纪文学中描写主角外貌的典型艺术。从而展现了水侨、水文、土海、金重等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对于反面人物,阮攸将他们的外貌刻画得栩栩如生,甚至赤身裸体,使人物贴近日常生活,刻画典型人物和典型处境,如马宪生、桓秋、图巴、肃庆等。这是越南中世纪文学的创新,同时旨在“轻轻触及”后来越南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特别是南高作品中的人物。在越南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南高文笔质朴质朴却又极其犀利,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成功地刻画了那些将一生都与竹篱笆、麦茬、堤坝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命运和性格。如果说《翘传》中,读者被赋予了一个统一的、逻辑性的、预定的人物样貌,这个样貌从人物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很多事件、命运的起伏,但那个样貌、那个姿态、那个风度始终没有改变;南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随着环境、随着人生的变化而变化。显然,两位作者,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生活境遇,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却又有着相似之处,在同样的“境遇”下相遇,这就是他们“心血结晶”的特质。人们常说天才们尽管相隔遥远,却总能分享积极的想法……而在这里,阮攸和南高也处于同样的情况。两位作者笔下的人物相貌相似,因而人生轮回中的命运和性格也相似。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阮攸和南高对地区和世界文学的影响和传承。具体而言,中世纪时期,作家们受到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影响,阮攸的作品也不例外。南高是越南现代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有选择地突出两位作者在写作风格和人物外貌描写方式上的异同。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的论文有助于更容易地接触中世纪和现代文学,从而让我们在高中教授文学时有更便捷的方法。 11. 实际应用:在高中文学教学中比较描述中世纪和现代人物的方式。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 : Tran Mai Huong 2. 性别 : 女 3. 出生日期 : 1981年8月23日 4. 出生地 : 河内 5. 录取决定号 : 1883/QD-XHNV-SĐH 签发日期 2010年10月21日 6. 学术过程的变化 : / (列出变化的形式和相应的时间) 7. 正式论文题目 : 比较描写阮攸《乔传》与南高小说中人物的外貌 8. 专业 : 越南文学 9. 代码 : 602234 10. 指导老师 : 副教授. 陈如薄博士-高级讲师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1.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 通过论文研究我得到以下结果 在《乔传》中阮攸运用传统的、象征性的、艺术性的文学手法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用中世纪的特征来描述主角的外貌。其中展示了 Thuy Kieu、Thuy Van、Kim 这两个角色的性格和命运。但反面人物阮攸的形象写实生动,赤裸裸,使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刻画了诸如校尉、火女、庆部等典型人物在典型情况下的典型性格特征……这是越南中国文学的创新,并引导了后来越南现代文学“轻描淡写”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即南高笔下的人物形象。在越南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南高》以随意、质朴却又极其尖锐的笔调,通过描写那里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刻画了竹村、茬口、堤坝上生活的男子的命运。如果说,像《乔传》一样,读者预先设定的人物出现顺序、逻辑一致性并非自人物出现以来就一成不变,经历了诸多事件、命运的起伏,但人物的面容、姿态、风采却始终未变;那么,南高笔下的人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变化,随着人生的潮流而变化,人生的轨迹而变化。当然,两个方面,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写作风格,但相似之处,都在同一个“语境”下相遇——这就是它们的“创意”特征。人们常说天才虽然相距遥远,但积极的想法却是一样的……而这里的南高阮攸也是如此。这两位作者的性格特征都体现在“折旧摊销”上,由此“类似”命运,在自然循环中积极地生活。此外,本论文还利用收集南高阮攸遗产和区域文学、世界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如果说中世纪的作家们都受到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影响,那么阮攸在其作品中也不例外;而南高作家则真正批判了现代越南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通过它有选择地凸显两位作者在写作风格、人物形象描写方式上的异同。通过比较,我们的方法有助于更容易地教授中现代文学,因为我们有更简单的高中文学教学方法。 12. 实际适用性(如果有):在中学识字教学中比较描述中心人物和现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