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姓名:Nguyen Duc Thanh 2. 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79年7月21日
4.出生地:金正-怀德-河内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 2017 年 12 月 19 日第 3379/2017/QD-XHNV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培训流程变化:无。
7. 论文题目:《俄罗斯和美国小说改编电影中的舞蹈》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列宁·托尔斯泰:文化符号学方法
8. 专业:电影电视理论、历史与批评;
代码: 60210231
9. 科学顾问: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系副教授、博士范嘉兰。
10.论文成果总结:
研究课题“俄罗斯和美国小说改编电影中的舞蹈”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列·托尔斯泰: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一文中,论文取得了如下成果:
1确定一个可实施的理论框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表达人类交流活动的一种方式,其主要语言是动作和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舞蹈是反映社群文化的特定文本。当文学作品被电影化时,书面文本被转化为电影文本——一个由多种符号组成的异质复合体,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不同的代码组合成一个相关的系统。将舞蹈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和一种文化现象,在电影作品的艺术结构中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所使用的舞蹈的特征及其在电影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2. 作为文本来源,小说中的民间舞蹈和贵族舞会战争与和平(CT&HB) 和安娜·卡列尼娜(AK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夜莺》属于19世纪俄罗斯文化空间。作家通过语言艺术,以符号代码来创造和诠释社会现实,其中贵族宫廷舞会及其上流社会的仪式性娱乐性质,通过舞蹈和舞会的结构得以表达。小说CT&HB,列宁·托尔斯泰于1810年除夕夜在首都圣彼得堡通过波兰舞会、圆舞曲、科蒂永舞会、民间舞蹈等西方古典舞蹈引入舞会。霍罗沃德(花环舞)在米哈伊洛夫卡村享用家庭晚餐后进行。这两件事都与女性角色娜塔莎有关,并包含着相应的文化符号,例如服饰、游戏、美食、建筑等等。娜塔莎的舞蹈象征着俄罗斯文化中贵族文化(宫廷和庄园)与民间文化的融合。在小说中AK与女性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的命运相关的华尔兹、四对方舞和玛祖卡舞会,都呈现出个性化的倾向,既反映了莫斯科“外省”贵族家庭的娱乐文化,也表达了参与者多元而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两部小说中的舞会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体系中“亚文化”的象征。
3。与两部小说中描绘的舞会和舞蹈相对照,本论文考察了苏俄和美国电影人分别改编的两部电影,认为它们是两种跨文化翻译类型:文化内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跨文化翻译。
S.Bondarchuk 的电影(CT&HB,1965)和A.Zarkhi (阿拉斯加州,1967年)的目标文本与源文本(即列·托尔斯泰的小说)属于同一文化。文化间的交流条件影响了苏联俄罗斯导演的改编风格,尤其是对舞厅和舞蹈场景的诠释,倾向于保留和强调民族文化价值观。因此,他们选择了与源文本紧密相关的改编方式(直接电影改编)。
美国电影中的舞蹈和交谊舞战争与和平(金·维多,1956)和安娜·卡列尼娜(B.Rose,1997)由于目标文本与原作文本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位导演根据跨文化视角下的符号间翻译状态,对原作文本进行了再创作,并将翻译分为三种类型:语际翻译(翻译母语作品)、语内翻译(撰写电影剧本)和符号间翻译(制作电影)。两位导演根据这种翻译状态,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传达和转换,使其适应美国的文化语境和空间,从而为作品注入了新的符号和信息。他们的改编属于互补的电影改编类型。
11. 实用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关系、文化符号学以及托尔斯泰作品解读的教学与研究的参考资料。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托尔斯泰小说的舞台化,例如歌剧CT&HB普罗科菲耶夫(S.Prokofiev)创作(1946年),芭蕾舞剧AK作者:John Neumeier,2017年。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Nguyen Duc Thanh 2. 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79年7月21日 4.出生地点: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3379/2017/QD-XHNV 日期:2017年12月19日
6. 学术流程变更:否
7. 正式论文题目:基于俄罗斯和美国电影的舞蹈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探讨。
8. 专业:电影电视理论、历史与批评
代码: 60210231
9. 导师: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范嘉林副教授、博士。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研究课题“俄罗斯和美国小说改编电影中的舞蹈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列·托尔斯泰的《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一文取得了如下成果:
1. 确定一个可实施的理论框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以动作和造型为主要语言进行交流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舞蹈是反映社群文化的特定文献。将文学作品电影化,书面文本被转换成电影文献——一种符号的异质组合,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不同的核心代码组合成一个等效的系统。将舞蹈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和文化现象,在电影作品的艺术结构中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所用舞蹈的特征以及它在电影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2. 作为文本来源,托尔斯泰两部小说中的民间舞蹈和贵族舞蹈战争与和平(可湿性粉剂) 和安娜·卡列尼娜(AK)属于19的文化空间日世纪。通过符号代码创造和诠释俄罗斯社会现实的作家语言,其中带有上流社会仪式娱乐性质的皇家贵族舞蹈通过
舞会和毕业舞会。小说可湿性粉剂列宁·托尔斯泰在新年夜的首都舞会上介绍了西方古典舞蹈(波兰舞曲、华尔兹舞曲、科蒂永舞曲),民间霍罗沃德在米哈伊洛夫卡村,家庭晚餐后跳舞。这两个活动都与“娜塔莎”的性格息息相关,其中包含着与之相关的文化符号,例如服饰、游戏、美食、建筑等等……娜塔莎的舞蹈是俄罗斯文化中贵族元素与民间传说元素融合的象征。在AK小说中,华尔兹、四对方舞和玛祖卡舞曲与安娜·卡列宁娜的命运息息相关,带有个人化的倾向,同时也反映了莫斯科这个“奇特”贵族家庭的活动和娱乐文化,恰好表达了其中人物的情感、多样而复杂的情绪。两部小说中的舞会和舞会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体系中“亚文化”的象征。
3. 论文以两部小说中舞蹈和歌舞的描写为对照,考察了苏联和美国电影人对小说的另类电影改编,并将其分为两种类型:跨符号跨文化翻译和跨符号跨文化翻译。
S. Bonarchuk 的电影(战争与和平,1965)和A. Zarkhi (安娜·卡列尼娜(1967年)的目标文本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原著文本属于同一文化。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影响了苏联导演的改编风格,尤其是在对舞会和舞会场景的诠释上,他们倾向于保留和强调大众文化的价值。因此,他们选择了紧密遵循原著的改编方式(导演改编)。
美国电影空间里的舞蹈和舞会战争与和平(金·维多,1956)和安娜·卡列尼娜(B.Rose,1997)由于目标文本与原文本属于不同的文化,导演根据身份(status)对原文本进行了再创作,从跨文化视角对符号进行了翻译,翻译类型分为三种:母语翻译(翻译作品)、内部语言电影剧本翻译)和符号间翻译(电影制作)。两位电影导演根据这种翻译规律,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传达和修改,以适应美国文化的语境和空间,从而为他们的作品创造了新的符号和新的信息。他们的改编属于互补性的电影改编。
11. 实际应用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符号、学习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解读等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12. 如果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托尔斯泰小说的舞台表演,例如歌剧可湿性粉剂普罗科菲耶夫(S. Prokofiev)创作(1946年),芭蕾舞剧AK作者:John Neumeier,2017年。
13. 论文相关发表成果:无。
作者:乌什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