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从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看1975年后越南小说中的战争主题”,作者是越南越南文学研究院文学理论专业阮国宝。1. 学生姓名:Nguyen Quoc Bao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75年12月26日 4. 出生地:南定省南定市 5. 越南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于2008年10月24日签发第1355号学生认定决定 6. 培养过程中是否有变动:无 7. 论文题目:从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看1975年后越南小说中的战争主题 8. 专业:文学理论;代码60 22 32 10. 论文成果总结:通过对阮仲莺和宝宁作品中1975年后越南小说战争主题进行调查研究,本论文取得以下成果:——论文研究并评价了包括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在内的越南文学的革新历程,从中肯定革新文学改变了现实观念,认识到现实的多样性,改变了人的观念,认识到人的生活及其关系的复杂性。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是战争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传承与联系,为1975年后战争题材文学留下了重要的印记。这些作品被认为在文学革新潮流中对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的革新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 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以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为代表,在新的表达方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表达了一种新的战争现实观。这种战争现实观以战争的全景视角,通过对立的范畴:英雄与背叛、高尚与卑鄙、辉煌的胜利与毁灭性的残酷破坏,全面展现了战争的现实。- 随着战争现实观的新发展,1975年后的小说也以新的审美标准塑造了英雄形象。新的英雄观与文学民主化道路上表达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创新息息相关。此外,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类命运留下的痛苦、损失和创伤,弘扬了战后人民的精神文化价值观以及对和解的渴望,深刻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新的表达倾向。 - 论文还指出了艺术思维的变革与创新,即作品结构构建方式的变化、语调和艺术视角的创新以及人物世界构建艺术的创新。由此,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975年以后的战争题材小说逐渐突破了传统艺术思维的束缚和封闭,通过新的探索和实验,形成了一定的开放性。11. 实践应用能力;本论文可作为文学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本论文选题与革新时期越南叙事散文艺术思维创新问题紧密相关。
硕士论文信息
1. 学习者姓名:NGUYEN QUOC BAO 2. 性别:男 3. 出生年月:1975年12月26日 4. 出生地:南定省南定市。 5. 越南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2008年10月24日签发第1355号学习者认定决定。 6.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否。 7. 论文题目:从阮仲莺和保宁的作品看1975年后越南小说中的战争主题。 8. 专业:文学理论; 9. 邮编:60 22 32。 10. 指导教师:越南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学系范青雄副教授。 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通过对阮仲莺和宝宁作品中1975年后越南小说中战争主题的调查研究,本论文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本论文研究并评估了1975年后越南文学包括战争主题小说的革新过程,由此可以确定,革新后的文学改变了对现实的看法,认识到了现实的多样性,改变了对人的观念,认识到了人的生活及其关系的复杂性。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是战争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体现了1975年后战争题材文学的继承、衔接和创新意义。他们的作品被认为在整个文学基础革新潮流中,对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的革新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 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通过阮仲莺和宝宁的作品在呈现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展现了对战争现实的新观念。那就是对战争进行全面审视,将战争与对立的类别组合在一起:英雄与背叛,高尚与懦弱,光荣的胜利与惨烈的破坏和损失。 - 随着对战争现实的新观念的出现,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也以新的审美标准塑造了英雄形象。新的英雄观念与呈现思维的变化以及文学基础走向民主化的艺术思维变化密切相关。1975年后战争题材小说通过深刻反思战争给人类命运带来的苦难、损失和伤痛,相当深刻地借鉴了人道主义的新呈现方式;凸显精神文化价值以及战后人类和解的愿望。——论文还指出了艺术思维的变革和创新。这些变革包括作品发展结构的变化、语调和艺术视角的创新以及人物世界塑造艺术的创新;由此,论文得出结论: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打破了传统艺术思维的阻塞和封闭,并通过新的探索和实验开辟了一定的空间。12. 现实适用性:本论文可作为文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文献。13. 下一步研究方向:论文选题与革新时期越南散文和叙事艺术思维创新问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