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梁氏庄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91年4月18日
4.出生地:北江省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 2014 年 12 月 31 日第 3215/2014/QD-XHNV-SDH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 培训流程是否有变化:否
7.论文题目名称:北江省陆颜省Ngai族跨境劳务移民
8. 专业:人类学 代码:60.31.03.02
9. 科学指导老师:副教授,阮文正博士,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学院。
10.论文成果总结:
1)本论文以“推拉因素”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及“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研究劳动力自发性到中国寻找工作的迁移行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自中越关系正常化和边境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越南已形成赴华自由务工的趋势,其中居住在北部边境地区的民族,特别是艾族,利用就业机会和社会网络,推动了跨境自由迁移的趋势。
2) 北江省的艾族人,包括讲艾语和卡语(广西和广东地区常见的汉语方言)的群体,仍被列为华族。该族群于 18、19 和 20 世纪初通过边境移居越南海宁省(旧称海宁省),即现广宁省,随后逐渐向北迁移,包括北江、太原、谅山等省,并于 1954 年向南迁移。1978-1979 年,由于边境战争,许多魏族家庭返回中国,被派往福建、广东和广西的茶园和中国公司工作。正是这种迁徙历史创造了重要的社会网络,艾族人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网络,制定出前往中国寻找工作的移民策略。构成纳盖人社会网络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语言、亲属关系和族群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魏族工人利用这种关系在中国寻找工作。
3)亲情、熟人、以及用当地语言交流的便利,为艾族人到中国寻找工作提供了许多机会,而在越南,贫困的压力和改善生活的需求对于工人来说变得迫切。选择外出打工被许多北江省家庭视为新的生存策略。但必须强调的是,在自愿劳动力迁移的形式中,除了压力和社会网络两个因素外,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中介作用尤为重要。他们根据雇主的要求组织移民、协商工资、直接管理劳动力,甚至代表雇主支付工资,并帮助工人保住工资直到工作完成。迄今为止,移民经纪业的研究很少,北江省艾族人的案例表明了劳务经纪业的突出作用。
4)农民工在中国主要从事的工作类型是甘蔗种植和砍伐、工厂工作以及搬运工、货运代理和建筑工人等自由职业。虽然这些工作极其辛苦、劳累,但工资却比越南同类工作高出2至3倍。此外,中国种植园和工厂简单劳动力的短缺,吸引了闲散的越南劳动力。雇主通常会为农民工提供住房和膳食等便利。在这种关系中,雇主通常占有主动权,而雇员在面临竞争或工作机会不足时,由于缺乏法律约束,总是处于被动和不稳定的地位。这是自由劳动力迁移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弱点,随时可能导致工人的权利受到侵犯。
5)北江省义族自发性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机是贫困和失业压力。为了获得工作,他们愿意承担一切可能的风险,包括跨境非法移民。在这样的条件下,在中国的魏氏工人始终面临着诸多危险,包括如果被中国警方发现,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此外,雇主与工人之间、工人与经纪人之间缺乏法律约束,工人的地位也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黑帮和劫匪的侵害。但事实上,魏家有中国工人的家庭,由于在中国当雇工赚了钱,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
11.实际应用:
本论文为劳务移民、跨境移民、跨国关系等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对跨国劳务移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纳盖人的迁徙历史、贫困现实以及纳盖人在农村地区生存策略的变化。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Luong Thi Trang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91年4月18日 4.出生地点:北江省陆颜
5. 录取决定编号:3215/2014/QD-XHNV-SĐH 日期:2014 年 12 月 31 日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6. 学术流程变化:无
7. 正式论文题目:“北江省陆颜县越中边境劳工移民”
8.专业:人类学。 代码: 60.31.03.02
9. 指导教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发展人类学系副教授、博士阮文政。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1)本论文以推拉因素、移民社会网络等理论视角,探讨越南劳动力自由流动至中国就业的过程。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自由劳务现象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出现。在这次流动中,居住在中国边境的少数民族找到了跨境就业的机会和社会网络。而依附于语言、亲属关系、民族等基础之上的人脉网络,则更具优势。
2) 北江省的 Ngai 族,包括讲 Ngai 和 Khach 方言的支系,最近被登记为 Hoa 族,于 18 世纪抵达越南。日,19日以及 20 世纪初日源自中国广西和广东省几个世纪。他们首先在原海宁省登陆,随后逐渐迁往北江、谅山、太原等北部高地省份,其余人员于1954年迁往越南南部。1978年至1979年华侨危机和边界战争期间,部分魏族家庭离开祖国前往中国。他们大多被派往广东、广西等地的茶园、茶坊工作。这些历史性的迁徙为纳盖人创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国际网络。魏族劳工利用这些关系前往中国寻找工作。
3)虽然亲属关系、熟人和语言技能(讲相似的方言)带来了机会,但北江农村的生活艰辛也给艾族劳动力带来了强大的流动压力。他们选择跨越国界进入中国作为一种生存策略。 但需要强调的是,劳务经纪人是促进王室跨境移民的最重要因素。 这些经纪人组织移民、照顾工人,甚至帮助发放工人的工资。它们确实发挥着深远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4)移民的主要就业类型是种植和收获甘蔗以及边境的中国种植园。此外,在家庭/当地作坊或服务机构中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超负荷的工作很辛苦,但工人们的收入却比在越南从事同类工作高出一倍。中国的劳动力需求吸收了越南工人,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其中首要的是安全、剥削和健康问题。由于工人属于非法身份,他们的工作不受法律约束,也不受当地法律的保护,因此处境很危险。这是偷渡者在中国寻找工作时最大的弱点。
5)北江省义族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由于农村地区贫困和失业的压力。他们敢于无视边境管制的法律规定,因此面临随时可能被追回的困难和风险。此外,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没有法律约束,因此劳动者处于危险境地,可能成为剥削和机器人的目标。然而,在国外工作的收入却成为改善国内生活的重要来源。
11. 实际适用性(如果有):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那些对移民社会保障方面的劳务移民政策制定感兴趣的人可能有所帮助。
1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有):
艾族的历史迁徙和民族性以及艾族的贫困状况有待进一步分析。
13. 论文相关发表成果:无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