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活动(在河内市东大区进行的研究)

星期二 - 2015年1月6日 23:09

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阮氏道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90年6月20日

4. 出生地:新田 - 安阳 - 海防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校长 2012 年 8 月 6 日第 1503/2012/QD-XHNV-SDH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培训流程的变化:

7.论文题目名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活动(在河内市东大区进行的研究)

8.专业:社会工作 代码:60.90.01.01

9. 科学指导老师:邓景庆教授,升龙大学

10.论文成果总结:

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和收集资料等调查研究方法,了解东多区特别是潘辉珠中学青少年犯罪及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二是运用社会工作为青少年犯罪群体制定工作方案,帮助青少年犯罪有更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行为,预防违法风险。

河内市东多县青少年犯罪情况比较复杂,虽然不明显,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后果将非常难以预料。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年龄心理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河内市特别是东多县除了一般的预防犯罪工作外,还一直重视对青少年犯罪的宣传和预防,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处理青少年犯罪:警告、居家监护等(针对这一级别的违法行为)。在东多县,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未举报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也存在许多青少年犯罪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案件。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更大规模、更正式的社会工作活动参与到为儿童提供信息、让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帮助他们掌握和避免成为青少年罪犯的风险中。

关于运用社会工作为青少年群体构建工作方案,帮助他们拥有更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行动,从而预防违法风险,该项目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大部分初始目标。客户群体参与项目后的反馈非常积极。工作过程不仅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有机会回顾自己的人生和目标,学会尊重、爱……增加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他们避免成为青少年罪犯的风险,也帮助他们在不影响学业和其他活动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热情。

11.实际应用:

本课题实施了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团体干预方法,旨在帮助青少年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了解人生中必要的价值观,掌握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和行为,避免陷入青少年犯罪的风险,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找到并追求自己的热情所在。此外,本研究还将为开发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的青少年团体干预模式提供参考资料。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

 

硕士论文信息

1.姓名:Nguyen Thi Dao 2.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90年6月20日 4. 出生地点:新仙 – 安阳 – 海防

5. 录取决定编号:1503/2012/QD-XHNV-SDH 日期:2012年8月6日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7. 论文题目:社会工作实践在干预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应用(河内市东大区案例研究)。

8.专业:社会工作 9.代码:60.90.01.01

10. 导师:河内升龙大学 Dang Canh Khanh 教授

11.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信息收集等调查方法,了解东多区特别是潘辉珠中学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预防、干预情况;二是运用社会工作为青少年群体制定计划,帮助他们正确思考、表达观点和采取正确行为,从而预防违法风险。

河内市东多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较为复杂,虽然目前尚不明朗,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预防和及时处理,后果将难以预料。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包括:生理年龄的发育和快速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在东多区乃至河内市,犯罪预防与宣传相结合,对违法青少年采取了警告、家庭跟踪等处理方式(针对轻微违法行为)。在东多区,仍有许多未举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也存在青少年没有意识到自己违法的情况。目前,似乎还没有社会工作机构正式参与提供信息,提供必要的知识来帮助父母控制犯罪风险。

关于运用社会工作为青少年群体构建支持计划,帮助他们更正确地思考、表达观点和行为;预防违法风险,最终成功实现了大部分预期目标。客户群体在参与该计划后反馈积极。支持过程不仅帮助他们发现自我,也为他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人生目标的机会;学习尊重和爱……;增强对违法青少年的认识;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他们避免成为青少年罪犯的风险;也帮助他们追求自己的激情,而不会影响他们的成功和其他活动。

12.实际适用性

本课题实施的青少年团体干预,帮助青少年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观,理解生命应有的价值,掌握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知识;从而赋予他们行为的权利,规避犯罪风险,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并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本研究也为构建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目标的青少年团体干预模式提供了参考。

1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有):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