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中国外交文书中的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现象(与越南语对比)

星期一 - 2019年3月25日 23:07

1. 学生姓名:Duong Lo Dao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93年4月5日

4.出生地:中国云南

5.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于 2016 年 11 月 9 日颁发的第 3739/QD-XHNV 号学生认可决定。

6. 培训流程变化:无

7. 论文题目:汉语外交文书中的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现象(与越南语对比)

8.专业:语言学 代码:60220240

9. 科学顾问:越南词典学与百科全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范文静

10.论文成果总结:

即使面临矛盾和冲突,外交官们仍然会使用适度的委婉语调,避免激烈的言辞冲突,进而恶化双方关系。在国际外交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也为模棱两可的词汇留下了空间。模棱两可的词汇特点如下:

第一,先选择语义抽象的词汇,形成歧义表达。第二,经常选择外延较广的词汇,使范围更加广泛。第三,注意选择客观、中性的词汇,削弱表达的偏见。

克服词汇歧义的方法通常是部分翻译,即当说话人只使用一个词汇或几组词或只影响到词性时,翻译可以采用部分翻译的方式,对语音的含义进行稍微准确的修改。

句子的歧义性不仅由其所含的词汇歧义决定,还取决于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环境。汉语使用者经常使用歧义语序和问答句,而越南语使用者经常使用歧义语序和回答句。歧义的选择与主题有很大关系。不同的话题使得说话者在回应时要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达到流畅的说话行为。

克服词汇歧义的方法往往是整体翻译,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整体信息的组织结构、目标语的翻译风格以及说话者的意思,而不是仅仅考虑个别词语的翻译。

11. 实际适用性: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让人了解外交部发言人和领导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且对于外交官员来说,语言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促进中越两国之间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果有时间和条件,将扩大对中文外交文书(与越南文对比)中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现象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材料。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杨璐瑶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4月5日,1993年

4.出生地:中国云南省

5. 录取决定编号:3739/QD-XHNV 日期:11月9日,2016年

6. 学术流程变更:否

7. 论文题目:中国外交文书中的模糊词汇与歧义现象(与越南语比较)

8.专业:语言学 代码:60220240

9. 学术导师:副教授、博士。范文静越南词典与百科全书研究所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即使面临矛盾和冲突,外交官们仍然采取温和的委婉态度,避免激烈冲突,反而恶化两国关系。在国际外交领域,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模糊词汇也因此有了用武之地,其特点如下:

第一,先选择意义抽象的词汇构成模糊表达。其次,经常选择具有外延的词汇,使范围更加广泛。第三,尽量选择客观、中性的词汇,弱化表达倾向。

如何克服词汇歧义是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只有当听者只使用一个词或一组词或只影响到词性时,翻译才能稍微改变一下翻译的措辞,以表达词语的准确含义。

句子意义的模糊性不仅由其所含词汇的歧义性决定,还取决于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环境。中国听讲者常用语序模糊的词语和带有疑问的答案,而越南听讲者则常用语序模糊的答案。选择模糊和主题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话题使得演讲者在回答问题时要遵循协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达到流畅的演讲行为。

克服词汇歧义的途径往往是整体翻译,即在翻译过程中只关注整体信息的组织结构,翻译目标语的文风及其对说话者的影响,而不是仅仅考虑翻译个别的词语。

11. 实际应用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让人们了解外交部发言人和领导人解决问题的方式,理解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此外,对于使用语言的外交官来说,有一定的方向感和动力,可以促进中越两国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果有时间和背景,我们将增加对中文外交文书中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现象的研究范围和语种(与越南语比较)。

13. 论文相关出版物:无

作者:乌什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