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以动作谓词组为中心的谓词调查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22:03
论文信息“以动作+移动+目标为中心谓词组的汉语谓词调查(与越南语比较)”,作者:黄花贤(HVCH Hoang Hoa Hien),语言学专业。
论文信息“以动作+移动+目标为中心谓词组的汉语谓词调查(与越南语比较)”,作者:黄花贤(HVCH Hoang Hoa Hien),语言学专业。1. 学生姓名:黄华贤(Hoang Hoa Hien)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1年7月12日 4. 出生地:中国广西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编号:2551/2007,日期:2007年11月2日,由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签发。 6. 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变更:无 7. 论文题目:汉语中以动作+移动+目标为中心的谓词群的调查(与越南语比较) 8. 专业:语言学 9. 学号:60 22 01 10. 导师:阮文孝副教授 1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现代汉语动词系统中目标移动动词数量众多,使用频率很高。动词最重要的作用是与其论元构成谓语,即句子的谓语。不难看出,以目标移动动词为中心构成的谓语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语言中各成分之间的语义语法关系是中心谓语(目标移动动词)与从属成分之间的主从关系。基于这三种主要关系,我们将论文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论文第一章概述了汉语和越南语中谓语、谓语、动作谓语(+移动)(+目标)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汉语中典型的以目标为中心的动词-动词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筛选和总结,其一般模型为:前置状语 + 动词 + 动词 + 后置状语。其中,动词是中心动词,这里仅指以目标为中心的动词-移动动词; Bt——空间补语,仅指移动的目标,是包含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的动词-动词结构中的必要成分。论文第二章基于对汉语中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的动词-动词结构中补语和副词(包括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概念的界定,从组合能力、助动成分与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等方面,对包含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的动词-动词结构中的补语和副词进行分类和描述,并与越南语进行比较。论文第三章重点选取并分析了汉语中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的音标中最常出现的25个副词;基于语义,将这25个副词分为若干小组,并举例说明,分析它们与越南语中相应副词的异同。我们还考察了汉语中几类副词及其相容中心动词的内部组合能力,分析、解释并区分了汉语中容易混淆的副词,希望越南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希望汉语或越南语学习者能够清晰、全面地掌握汉语和越南语中谓语、音标、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以及包含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动词的音标等概念;由此,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语言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异同,从而将这些知识流畅地应用于交流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12. 实践应用能力(如有)作为越南语教师,我们也在努力总结汉语和越南语在诸多方面的异同,并关注汉语和越南语谓语、汉语音素和越南语音素的差异,特别是汉语和越南语中以目标为中心的移动谓语的音素差异。从这些研究中指出的差异和比较来看,如果说话者在用外语交流(例如用越南语说中文或用中文说越南语)的过程中稍加注意,我们相信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母语影响而导致的语言错误。这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非常有帮助,对于中越两国的同行在教学和编写实用教材时也很有益处。1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教学或研究过程中包含目标导向移动谓词的音素。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学生姓名:黄华贤(Huang Huaxian)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81年7月12日 4. 出生地:中国广西 5. 招生名额:2551/2007,由社会人文大学校长于2007年11月2日公布。 6. 学习过程中的变更:无 7. 论文题目:汉语和越南语中以行动(+移动)(+宾语)为中心的预测短语的比较。 8. 专业:语言学 9. 专业代码:60 22 01 10. 指导教师:阮文孝副教授 11. 论文摘要:在现代汉语动词系统中,有很多以行动(+移动)(+宾语)为中心的预测短语,使用非常频繁。谓语最重要的作用是与其补语共同构成谓语短语,并成为句子的谓语。显而易见,以动作(+移动)(+宾语)为中心谓语的谓语短语在汉语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谓语短语各要素之间的意义-语法关系,是中心谓语(动作(+移动)(+宾语)的预测词)与补语之间的主补关系。基于这三种主要关系,本文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汉语和越南语中谓语、谓语短语以及动作(+移动)(+宾语)预测词的研究现状。作者基于这些研究,对汉语中行动(+移动)(+目标)的典型中心预测词进行了研究、分析、选择和总结,其一般模型如下:前补充 + Vtt + Bt + 后补充 前补充 + 中心谓词 + 补语 + 后补充 其中,中心谓词是行动(+移动)(+目标)的预测词,补语用于定义移动的位置和目标,这是预测短语中与中心谓词相关的必要因素。本文第二章基于汉语中“补语”和“前缀”的定义——即谓语短语结构中以动作(+移动)(+宾语)为中心谓语的谓词中的必选补语和非必选补语——对这类谓语短语中的补语和前缀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根据其组合能力、补语与主要成分的关系,与越南语进行了比较。第三章重点选取了汉语中这类谓语短语中最常出现的26个补语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含义将其分为若干组,然后举例说明,分析它们与越南语中对应补语的异同。我们还研究了短语中几个不同补充成分组与相关中心预测词之间的内部组合可能性,旨在分析、解释和区分汉语中容易被误解的补充成分,希望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能够避免此类错误。通过本文,我们希望汉语和越南语学习者有机会了解汉语和越南语中关于预测词、谓语短语、动作(+移动)(+目标)预测词、包含动作(+移动)(+目标)预测词的谓语短语(中心预测词)的清晰完整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两种语言在意义和语法上的异同,从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流利的交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2. 实际应用前景 作为越南语教师,我们目前正努力总结汉语和越南语在诸多方面的异同,尤其关注汉语和越南语中预测词、谓语短语的差异,特别是汉语和越南语中以行动(+移动)(+目标)为预测词的中心谓词短语。通过比较和定义,本研究认为,在使用外语(中国人说越南语,越南人说汉语)进行交流时,只要交流者稍加注意,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受母语影响的无意义语言错误。这对于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以及在越南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的中越两国同事都大有裨益。1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以中心变量谓词短语为预测词的情况。

作者:行政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