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ĐA: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

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21:49

硕士项目信息

1. 学生全名:罗秋玄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96年3月26日 4. 出生地:河内

5.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 2023 年 12 月 29 日作出的第 5626/QD-XHNV 号学生认可决定。

6. 培训流程变更:无

7. 项目名称: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

8. 专业:临床心理学(应用方向);代码:8310402

9. 科学指导教师:

- 阮氏英秋博士,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院。

- 副教授,郑氏玲博士,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院。

10. 项目成果总结:

“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项目以认知行为疗法(CBT)模型为基础实施,重点关注以下目标:确保安全、调节情绪、识别和重构认知、增强积极信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功能/应对能力以及预防复发。

结果显示,该客户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DASS-21和DERS评分均显著下降,表明其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有所提高。客户情绪更加稳定,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情绪调节技巧;自残、回避或情绪爆发等负面行为显著减少。在认知层面,客户能够识别并调整消极的想法和信念;在行为层面,他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保持了适度的生活方式,并改善了人际关系,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

这些结果证实,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有助于减轻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同时增强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信念重构能力——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该项目在临床实践和科学证据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证明了CBT在越南治疗环境中的有效性。

11. 实际应用:

该项目成果在心理治疗、培训和临床咨询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该项目的治疗过程和进展可应用于中度至轻度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类似问题(心理创伤、情绪失调)患者的治疗。在培训方面,该项目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系统的干预计划、恰当的技术选择和循证治疗效果评估范例。此外,该项目成果还可应用于社区支持活动,尤其是在预防自残、提升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方面。

1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不同的患者群体,以进一步验证认知行为疗法(CBT)或CBT联合辩证行为疗法(DBT)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疗效。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深入探讨女性生物周期、情绪和自残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在本项目的案例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应用更客观的测量工具,例如生理监测、在线情绪日记或深度定性访谈,也是更全面地反映治疗效果的必要研究方向。最后,长期随访评估(3-6个月后)有助于确定疗效的维持程度和复发风险,从而进一步完善针对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群体的干预模式。

13. 与本项目相关的已发表作品:无

项目信息

1. 全名:LA THU HUYEN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96年3月26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5626/QD-XHNV,日期为 2023 年 12 月 29 日,由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署。

6. 学术流程的变化:无。

7. 正式项目名称: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

8. 专业:临床心理学(应用方向) 9. 代码:8310402。

10. 主管:

-阮氏英秋博士,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院,河内。

- 副教授郑氏玲博士,越南国家大学 -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1. 项目研究结果总结:

“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患者的心理干预”项目是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模式开展的。干预的重点目标包括:确保安全、调节情绪、识别和重构认知、强化积极信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社交和应对功能以及预防复发。

结果显示,患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改善。DASS-21和DERS量表得分显著下降,表明其情绪觉察和调节能力增强。患者情绪更加稳定,接纳度更高,并能灵活运用情绪调节技巧。自残、回避和情绪爆发等负面行为显著减少。认知方面,患者能够识别并修正消极的想法和信念;行为方面,她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保持了规律的生活作息,人际关系也得到改善,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同时增强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认知重构能力——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该项目具有临床和科学双重价值,为CBT在越南心理治疗领域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12. 实际应用性:

该项目成果在心理治疗、临床培训和咨询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该治疗方案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边缘型人格障碍或相关问题(例如创伤、情绪失调)的患者。在教育领域,该项目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规划、应用适当的技术以及基于证据评估治疗效果。此外,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心理健康项目提供参考,尤其是在预防自残行为、提升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和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方面。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不同的患者群体,以进一步验证认知行为疗法(CBT)或CBT联合辩证行为疗法(DBT)在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方面的有效性。此外,研究还可以探索女性的生理周期、情绪和自残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案例中观察到了这种模式。建议采用更客观的评估工具,例如生理追踪、在线情绪日记或深度定性访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治疗效果。最后,应进行长期随访评估(3-6个月后),以评估疗效的维持情况和复发风险,从而完善针对类似患者群体的干预模式。

14. 项目相关出版物:无。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