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V:研究汉语中“火”字的比喻和转喻含义(与越南语进行比较)

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21:22

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华敏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2001年3月5日 4. 出生地:中国云南省
5.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2024年1月5日签发的第190/QD-XHNV号学生资格认定决定

6. 培训流程变更:否
7. 论文题目:研究汉语中“火”字的隐喻和转喻意义(与越南语比较)

8. 专业:语言学 代码:8229020.01
9. 科学导师:Le Thi Thu Hoai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中文“火”与越南语“fire”语义范围的差异,体现了两国语言对火的感知差异。首先,人类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觉感知和实际体验颇为相似;其次,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模式具有普遍性;第三,两国均为农业国家,政治体制也较为相似;第四,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与接触中,两国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尤其体现在相对接近的习俗、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

11. 实际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语言学和词典编纂,也可作为翻译工作者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参考资料。此外,它还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汉语和越南语研究的基础。

1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首先,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运用脑成像技术探索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其次,拓展其在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应用,开发自动隐喻识别工具。第三,推进跨文化研究,系统比较汉语与其他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征,使中国概念隐喻研究日趋完善,并借此提升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无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姓名:华敏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2001年4月5日 4. 出生地:中国云南省

5. 录取决定编号:190/QH-XHNV 日期:2024 年 1 月 5 日,由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签发。
6. 学术流程变更:无
7. 正式论文题目:汉语中“火”字的隐喻和转喻意义研究(与越南语的比较)
8. 专业:语言学 代码:8229020.01
9. 主管:黎氏秋怀

10.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汉语中“火”(huǒ,fire)一词与越南语中“fire”和“fire”在语义范围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越两国人民对火的认知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首先,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拥有相似的感官知觉和身体体验。其次,人类的认知和概念模式具有普遍性。第三,中国和越南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拥有相似的政治制度。第四,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接触和交流,两国在思想和文化上形成了诸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风俗习惯、社会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11. 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语言学资料和词典的编纂,也可为翻译人员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此外,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汉语和越南语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 未来研究方向:首先,可结合认知神经科学,运用脑成像技术探索概念隐喻背后的认知机制。其次,可通过开发自动隐喻识别工具,将研究拓展至计算语言学领域。第三,应进一步推进跨文化研究,系统比较汉语与其他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特征。如此一来,中国概念隐喻研究将日趋全面,同时也将提升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13.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无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