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信息
1. 学生姓名:阮怀秋
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77年10月25日
4. 出生地:河内市怀德市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 2013 年 12 月 30 日第 2998/2013/QD-XHNV-SDH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 培训流程是否有变化:否
7.论文题目名称:M.Gorky 和 K.Paustovsky 作品中的文学肖像体裁:类型学特征。
8. 专业:外国文学 代码:60.22.01.45
9. 科学指导老师:范嘉兰副教授,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学院
10.论文成果总结:
本文探寻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俄罗斯文学中肖像文学体裁的起源与形成,在借鉴20世纪20—50年代苏俄散文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高尔基、保斯托夫斯基作品中的肖像文学体裁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体裁的类型学特征。
文学肖像是一种兼具纪实性和艺术类型元素的艺术现象。在文学肖像中,中心人物是创作者,情节在传记中的真实事件与作者想象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摇摆”。因此,文学肖像情节的起点是对创作对象的“新认识”。
关于反映对象。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被作者视为一个艺术整体,其生平经历被视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情节”,并以此为基础,用文字进行创作。人物肖像类文学的审美本质在于对人物鲜活个性的刻画——即人物“外貌”的独特性,即其思维、语言的独特性,通过其性格、行为以及创作经历得以体现。因此,在人物肖像中,存在着作者对被描写人物的观念,使得人物与其生平经历并非完全一致。
关于体裁模式。文学肖像体裁的特征体现在作者对体裁和风格的选择上。高尔基的肖像散文创作于20世纪20至30年代,由于新闻和政治元素渗透到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的散文叙事结构倾向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与此同时,随着浪漫主义元素与哲学元素的融合,K.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肖像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中盛行,其叙事结构以“抒情高潮”为主导。
关于叙事结构。文学肖像类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冲突,是作者视角与“他者”视角对被反映对象的冲突。文学肖像类叙事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者叙述者的内心世界也成为反映的对象,展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11.实际应用:
体裁理论研究与教学参考文献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无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硕士论文信息
1. 全名:阮怀秋2.性别:女
3.出生日期:10月25日日1977年。4.出生地:越南河内。
5.录取决定编号:2998/2013/QD-XHNV-SDH,12月30日日2013年,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6. 学术流程变化:无
7. 正式论文题目:高尔基与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品中的文学肖像画类型:该类型的特征
8. 专业:外国文学 代码:60.22.01.45
9. 主管:副教授 - 博士 Pham Gia Lam – 文学学院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论文确定了21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文学肖像文学流派的起源和发展。英石本论文在借鉴20世纪20至50年代俄苏散文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高尔基、保斯托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文学画像部分的研究,归纳出该文类的典型特征如下。
文学肖像是一种融合了纪实和艺术元素的艺术现象。在文学肖像作品中,中心形象是创作人物,情节在人物传记中的真实事件以及作家想象中塑造的人物态度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文学肖像情节的出发点是对候选人的“新认识”。
反思型候选人:真实的候选人被视为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其生平被视为独立的“情节”,依靠文字描绘而完成。文学肖像体裁的审美实质在于刻画候选人鲜活的性格——即“面相”、思维、语言的特殊性;通过人物、行为以及其创作性传记进行表达。因此,在文学肖像中,存在着作者对被描写候选人的态度,使得候选人与其生平并非完全一致。
典型范式。文学肖像小说的特色体现在作家对文学肖像小说体裁和风格选择上。高尔基的肖像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至30年代,这一时期的散文体裁倾向于综合性的新闻文学元素。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肖像小说则以抒情高潮为主导,融入了20世纪50年代初散文的普遍脉络,浪漫主义和哲学元素也随之兴起。
故事的结构。所有属于文学肖像类作品的普遍冲突,都体现在作家自身观点与“他人”对被反映对象的看法之间的冲突。文学肖像类故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作家的内心世界——讲述者也成为了被反映的对象,展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11. 实际适用性(如果有):
可以作为典型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参考文献。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无
13. 论文相关发表成果:无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