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从叙事角度看 1975 年后的越南战争小说(以朱莱的《过去的乞丐》、宝宁的《战争的悲伤》、黎柳的《遥远的时光》为例)》,作者:阮氏薇 (HVCH Nguyen Thi Vui),主修越南文学。1. 学生姓名:阮氏薇 (Nguyen Thi Vui)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6年11月3日 4. 出生地:兴安省文林县梁泰镇 5. 学生资格认定决定书编号:1883/QD-XHNV-SDH,日期:2010年10月21日,由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 6. 培训过程变更:无 7. 论文题目:从叙事视角探讨1975年后的越南战争小说(以朱莱的《乞讨往事》、宝宁的《战争的悲哀》、黎留的《遥远的过去》为例) 8. 专业:越南文学;学号:10030552 9. 导师:副教授何文德,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0. 论文成果总结:本论文以朱莱的《往昔的乞丐》、宝宁的《战争的悲哀》和黎留的《遥远的时光》三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角度对1975年后的越南战争题材小说进行了调研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本论文从叙事角度研究了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并得出结论: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与1975年前的战争题材小说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艺术灵感的转变,从史诗般的灵感转向个人生活和世界大事的灵感,叙事艺术也随之改变,以《往昔的乞丐》、《战争的悲哀》和《遥远的时光》三部作品为例。 - 如果说战争题材小说通常注重情节,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么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则不再以情节为中心,而是采用时间顺序结构。它不再遵循传统结构,而是呈现出现代结构:心理结构、碎片化结构……——作品中的叙述者采用第三人称,而许多作品则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时叙述者本身就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这种多样性使得视角转换更加灵活,从而赋予作品复调性。——小说不再是歌颂战争、歌颂士兵的英雄史诗,而是描写战后士兵、和平时期的士兵,因此1975年后的战争小说呈现出多种基调:既有悲伤、幽默、粗俗的声音,也有悲伤、凄美的声音。小说的语言不再严肃刻板,而是轻松随意,充满日常语言。11. 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可为文学专业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12. 进一步研究方向:本论文可由此主题拓展出一个更广泛的研究方向,即从不同角度研究1975年后的越南小说。
硕士论文相关信息
1. 姓名:阮氏薇 (Nguyen Thi Vui)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6年11月3日 4. 出生地:兴安省文林县梁泰乡 5. 录取决定编号:1883/QD-XHNV-SĐH,2010年10月21日,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签发。 6. 学业变更:否 7. 正式论文题目:《1975年后越南战争小说:朱莱的自学视角》、《宝宁的战争悲哀》、《黎柳的缺席》 8. 专业:越南文学 9. 学号:10030552 10. 导师: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文学系何文德副教授11. 论文研究结果总结:本论文以朱莱的《战时回忆录》、包宁的《战争的悲哀》和黎柳的《缺席》三部以1975年后越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角度进行调研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对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进行了叙事学研究,结果表明,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与1975年前的战争题材小说相比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艺术灵感的转变,从史诗般的叙事转向了私人生活,因此叙事艺术也随之改变,尤其体现在《战时回忆录》、《战争的悲哀》和《缺席》三部作品中。- 如果说战争题材小说通常注重情节,构建扣人心弦的情节,那么1975年后的战争题材小说则不那么注重情节。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而是引入了现代结构:心理结构、碎片化结构……——除了作品中的叙述人物之外,还有第三人称叙述者,而许多作品则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有时叙述者本身就是作品中的人物。这种多样性使得视角转换更加灵活,从而带来了不同的解读方式。——小说不再是歌颂战争、赞美战争士兵的史诗,1975年后的战争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基调:有的诙谐幽默,有的粗俗悲伤,有的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语言也不再严肃刻板,而是变得轻松随意,充满日常语言的趣味性。12. 实际应用价值(如有):本论文可作为文学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13. 未来研究方向(如有):从本主题出发,本论文可以拓展研究方向,以不同的视角研究1975年后的越南小说。